這種中藥被人們用來祛除濕熱,讓我們深入瞭解它!

它在東亞地區非常火,有一段時間,我收藏了好幾個地區這種中藥的製成品,中國大陸的,中國香港的,中國台灣的,日本的。

這種中藥被人們用來祛除濕熱,讓我們深入瞭解它!

這些地區的人廣泛用它來祛除濕熱。

它如此家喻户曉,同時它又是一把打開中醫經方治療“濕病”的鑰匙,所以這味中藥在我們研讀經方醫學的過程中,無可迴避。

它叫薏苡仁。

什麼是濕邪?

我們不可把經方醫學所言的濕病狹隘地於現代醫學所指的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相等同,然後用抗O,類風濕因子,血沉之類的指標來判斷疾病的轉歸。

我們一定要記住,限於歷史條件,中醫走向了從整體、宏觀的角度,分析疾病的病理病機的道路,所以我們如果只是盯着幾個指標看,那便是隻見樹木,不見森林。

所以我們如果要對中藥複方進行循證研究,以一組症候羣為目標,才是比較合理的研究方法。

什麼是濕邪,所謂濕邪就是壞的津液,濕邪的存在阻礙了正常津液的流動,導致組織得到不到充分供給,故而逐漸萎縮。

當濕邪初期可能會導致患者身體疼煩,關節疼痛,身體滯重,後期則有可能導致關節出現明顯的疼痛,腫脹, 變形,這是一個濕邪從人體的體表外殼向人體內部的肉,筋,關節,甚至五臟侵入的過程。濕邪入侵的原因非常複雜,可能是外因,如汗出當風,久病取冷,也有可能是內因,如血虛生風,表虛不固。

治療濕病不易,因為當患者出現症狀時,往往經歷了一個從局部津液運行不利,到身體各關節氣血津液流動失常的複雜過程,此時,病因已難確定,同時由於局部組織已經發生了萎縮,變性,所以也很難使它們完全恢復正常。

而薏苡仁是治療各階段濕證都有可能用到的一味藥。

這種中藥被人們用來祛除濕熱,讓我們深入瞭解它!

薏苡仁的主要功效:除濕,解拘攣,排膿

薏苡仁是作用比較單純的中藥,作用主要就是三點,一是利水滲濕,二是解除濕痹引起的筋脈攣急疼痛,三是排膿,還有一些醫家用來解毒散結,治療贅疣,癌腫。

其實,後面的這些功效都與薏苡仁的第一個作用息息相關。

它能祛除人體肌部,肉,骨,關節中的濕邪,也就是不好的,過剩的津液,從而為正常津液的循行留出了位置,所以能一定程度拮抗濕邪留滯,氣血津液循行受阻導致的筋脈攣急疼痛,甚至贅疣,癌腫。

而它能夠排膿,應該和它擅長祛除凝聚程度比較高的濕邪有關,胡希恕先生用它來治療硬皮病也是這個道理。

這種中藥被人們用來祛除濕熱,讓我們深入瞭解它!

分清寒涼更重要

要用好薏苡仁來祛除濕邪,一定要熟悉它的藥性,才能更好地和另外一些祛濕的常用藥物,例如白朮,杏仁,進行鑑別。

白朮:甘,苦,温。

苦杏仁:苦,微温。

薏苡仁:味甘,微寒。

三味藥比較,從寒涼的角度分析,白朮温,苦杏仁居中,薏苡仁最寒。

所以薏苡仁適合治療熱象較重的濕病,白朮適合治療偏於寒象的濕病,所以需要我們具體用方時,辨清寒熱,有的放矢。

運用薏苡仁排膿也是如此,所謂膿腫,癰疽,有寒有熱,有虛有實,同樣是排膿藥物,黃芪治虛,薏苡仁治實。

不過,也可以通過精心炮製和配伍,在保留它祛濕,排膿的能力的同時,祛除其寒性,也就是所謂的寒藥温用法。主要辦法是炒用,或是將薏苡仁與白朮,桂枝,當歸,麻黃搭配,治療慢性期寒象較著的濕痹,例如《明醫指掌》中的“薏苡仁湯”;或是將薏苡仁與附子搭配,用來治療慢性期體力衰減,疲勞,顏面蒼白,病性屬“陰”的腸癰,例如《金匱要略》中的薏苡附子敗醬散。

這種中藥被人們用來祛除濕熱,讓我們深入瞭解它!

薏苡仁的劑量

我研究過中國台灣,和日本生產的保健用的薏苡仁粉,或者紅豆薏苡仁粉,每袋大概在9克作用,這個劑量是平時養生保健用的劑量。

如果是醫療用,一般認為《外台秘要》中祛濕的麻杏薏甘湯,排膿的葦莖湯的劑量較可靠,薏苡仁都用了半升,也就是70克,那麼薏苡仁治療急性期病症的量應該在70克左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4 字。

轉載請註明: 這種中藥被人們用來祛除濕熱,讓我們深入瞭解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