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懂事聽話就真的好嗎?家長看一看,感謝轉發

由 申屠仲舒 發佈於 健康

我們總是期待孩子乖乖聽話,要孩子睡覺就馬上睡覺,要孩子不玩遊戲就馬上停止玩遊戲,要孩子吃飯就必須得馬上吃飯,要孩子成績好就必須要好好學習,還要孩子見人就懂得打招呼,嘴要甜,講禮貌,犯了錯要勇於承擔而不推卸責任,要誠實待人而不是説謊……

我們對孩子有足夠多的期待,但相信所有家長都有面對孩子抓狂的時候,這完全不可避免。

因為相比於大人追求的規矩與秩序,在孩子的小小世界裏,他們從來都不想按規矩辦事,也不想被父母控制,這也就出現了父母口中的“不懂事”、“不聽話”、“無理取鬧”……

然而,孩子懂事聽話真的好嗎?

如果一個孩子按照大人的方式變得懂事了,看似可以讓大人變得省心和放心,但懂事的孩子內心卻備受委屈和壓抑,因為他們失去了孩子原本應該有的童真。

我們總是希望通過教育來讓孩子學會認識這個世界的規則,然而很多時候,孩子並不能事事順從家長的心,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大人就會普遍採取措施,讓孩子“乖乖聽話”!

1

大人會對孩子進行哄騙。

當孩子生病害怕疼不想打針時,大人會説:“打針一點也不疼,不打生病會更難受”;

當孩子賭氣哭鬧時,大人會説:“你再哭,我就讓警察叔叔來抓你了”;

當孩子吵鬧着想要買玩具時,大人會説:“我們下次再買,下次一定給你買”……

大人總是為了制止孩子帶來的某個麻煩行為,能哄就哄,能騙就騙,只顧着消滅掉眼前的“小麻煩”,而不顧這些哄騙對孩子內心世界造成的傷害。

雖然孩子聽話乖巧、不吵不鬧了,但實際上哄騙帶給孩子的是巨大的心理壓力,他們會認為警察叔叔是會抓走自己的壞人,而一旦打針疼了、大人沒有給買玩具了,孩子就打從心底裏覺得大人説的話並不可信,於是越長大就會越叛逆。

大人會禁止孩子“添麻煩”。

很多時候,大人會為了不讓孩子給自己添麻煩,總是不許孩子玩,不許孩子問,不許孩子哭……為了不給自己添麻煩,不顧及孩子的感受,禁止孩子幹這幹那。

大人總是為了不讓孩子弄得滿地髒亂差追着孩子餵飯,為了不讓孩子幫倒忙禁止孩子做任何家務,為了避免與其他孩子打鬧爭吵不讓孩子外出玩耍……

殊不知,這樣的“禁止”雖然給自己省去了很多“麻煩”,實際上卻讓孩子喪失了很多成長和鍛鍊的機會,削弱孩子的獨立能力、交際能力等。

大人會對孩子進行懲罰。

我們懲罰孩子,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記住錯誤、糾正錯誤。然而,錯誤的懲罰方式往往會適得其反。

孩子不吃飯就懲罰孩子不許看動畫片,孩子一哭鬧就把孩子關小黑屋,孩子不聽話就丟下孩子不理不睬……

雖然這種懲罰方式能暫時控制住孩子的行為,但是在孩子的小小世界裏,他們非但不明白自己的錯誤,反而感受到了自己被拋棄,只會讓孩子更加無助與孤立無援。

孩子犯錯,其實最需要的是大人的共情,只有站在孩子的視角看問題,感受到孩子的內心,接納孩子的情緒,孩子才會接受大人的批評,認識到自身的錯誤。

大人會對孩子進行打罵。

每次孩子犯錯,有的大人只會劈里啪啦地打一頓,孩子害怕疼自然就老實了,但是打罵並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裏,小小腦袋瓜裏充滿着一推問號卻無人解答,於是就這樣帶着疑惑和恐懼,稀裏糊塗地長大。

2

孩子不聽話,大人的哄騙、禁止、懲罰、打罵,只會剪斷孩子努力飛翔的翅膀,讓孩子從小就失去原本就與生俱來的活力與對生活的好奇心,而現實生活中,那些聽話懂事的孩子,通常是在壓抑自己的情緒,封閉自己內心的。

就如中國資深心理諮詢師武志紅所説,中國式教育中,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懂事,不要給大人添麻煩,但往往太懂事的孩子,也將自己封閉在孤獨中。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完全滿足“父母的期待”,但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孩子是沒有靈魂、沒有獨立思維的機器人寶寶,才會按照既定的程序行動。

其實,在孩子2-3歲時,就會進入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稱為“寶寶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會認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喜歡説“不”,常常和大人反着來,這個過程會一直持續到大約三歲半

而等到孩子4-8歲的時候,孩子的內心就會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他們會慢慢渴望成為大人,渴望證明自己,不再單純地依附於父母,開始學會表達自我,而不是大人説什麼就是什麼。

所以,面對孩子不聽話,我們無需大驚小怪,更不要憂心忡忡,因為這都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作為父母,我們應該:

3

接納孩子的敏感脆弱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為他們的心智尚未完善,生活經驗並不充足,對於很多傷害只能被動地接受,這些不斷積攢的童年傷害,會一直影響着孩子的成長與未來。

聰明的父母,會選擇用寬容和細膩來包裹的敏感和脆弱,讓孩子在充滿愛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4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

很多時候孩子動不動就哭鬧,無緣無故就耍脾氣,我們想盡辦法購入一堆“哄娃神器”,沒過多久就完全失去哄娃效力,想要完完全全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大人紛紛表示“臣妾做不到啊”!

但是孩子的負面情緒真的是無緣無故、莫名其妙的嗎?

其實並不是的,孩子一旦面對陌生環境,遇到不熟悉的人,以及遭遇不曾經歷過的事情,或者遇到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等等,就會產生焦慮、害怕、生氣等各種情緒,孩子沒辦法完全識別和表達自己的壞情緒,於是只能通過哭鬧來宣泄。

因此,當孩子產生負面情緒時,要嘗試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我們要明白:如果孩子經常被吼,他們只會將自己的情緒調成靜音,慢慢封閉自己的內心。

5

允許孩子不聽話

聽話的孩子,未必是好事。事事順從大人的意見、總是聽話懂事的孩子,往往只會壓抑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自我意識淡薄,缺少原則。

其實,當孩子學會説“不”的時候,説明孩子逐漸開始建立自我的意識,這其實是孩子的一種健康發展。

曾有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一些“不聽話”的孩子,在遇到事情時表現地更獨立、有主見、會堅持自己的想法,有強大的意志力。

因此,我們要學會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給予孩子思考和表達的機會,在加深親子關係的同時讓孩子更加信任父母。

知名辯手肖驍曾經在《奇葩説》中説過:別覺得“懂事”是一個褒義詞,人為什麼懂事,是因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懂事。

懂事的孩子,往往不敢追求自己內心想要的,而且常常迎合大人的需求,這樣容易使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即便長大成人,孩子也不敢輕易拒絕別人,失去主動追求自己權力的能力。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讓孩子順其自然地成長,不要用大人的標準去要求孩子懂事,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情緒,有自己的內心世界,我們不能把自身的壓力丟給孩子,強迫孩子懂事。

理解與尊重孩子,允許孩子不聽話,讓孩子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真正自由地玩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