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血液變成 乳白色?專家提醒:警惕“脂肪血”

由 納喇傲兒 發佈於 健康

走過“抗疫”,經歷完在家“避疫”,進入全面復工復產後,人們似乎都有一個共同發現:身邊的人不約而同地都變得更加“圓潤”了。而“脂肪血”也悄悄出現,威脅着人們的生命安全。

截至目前,汕頭獻血逾100次的志願者已有18位。

“脂肪血”又稱“牛奶血”,因其血漿呈乳白色或混濁狀而得名。“脂肪血”,在醫學上稱為乳糜血,當人們吃了含高脂肪的食物,如肥肉、油條、花生等,脂肪進入血液形成乳糜微粒,使血漿呈渾濁狀,嚴重者像米湯一樣。

乳糜血可導致脂肪栓塞或血栓形成,誘發高血壓、冠心病及腦血管意外;也可形成脂肪肝,進一步惡化後,可演變為肝硬化,或誘發急性胰腺炎;可誘發或加重糖尿病,兒童高血脂還會在腦垂體沉積,進而影響生長髮育;增加痛風等疾病風險;以及增加女性月經週期紊亂或不孕不育的風險。

心血管疾病專家表示,“脂肪血”是吃得太油膩、運動太少、壓力太大導致的。當一個人吃得太多時,血液會被迫集中到腸胃,導致大腸、腎臟等各處發生血荒,排泄也因而變差,使得廢物全部被囤積在血液裏。

一般來説,人類的身體中肌肉約佔40%,缺乏運動就無法利用肌肉的力量,使得體温下降,無法順利燃燒脂肪,血液循環也會變差。血液在體內循環一週大約45秒,如果流速變慢,需要花60秒才能循環一週的話,就會造成廢物囤積在血液裏,易產生疾病。因此,醫生提醒,必須“管住嘴,邁開腿”,警惕“脂肪血”的發生。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宋芾

通訊員 蔡樂

【作者】 宋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