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養老問題,是大部分人都會做的事情,尤其是年過半百的人。
當人生已經度過一大半時間後,我們終於迎來了晚年生活。邁入晚年生活的我們期盼着這一天已經太久了,因為我們終於可以不用再早起上班了,不用再為了養家餬口而辛苦奔波了。
很多人幻想的老年生活應該是這樣的:白髮蒼蒼的我們坐在板凳上,悠閒地曬着太陽,看着身邊的孫子孫女在嬉鬧,跟着同年齡的人一起聊聊天,或者出去跳個廣場舞。到了吃飯的點之後,兒女會來喊我們回家。當我們生病了的時候,兒女伺候在牀前照顧着我們,我們過着含飴弄孫的日子。
可是,很多人的晚年生活實際上是這樣的: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坐在門口,周圍沒有人陪伴,頂多有個寵物在身邊。老人沒有人説話,也沒有人找他聊天。到了吃飯的點,沒人給他做飯,老人還得自己回家,用顫巍巍的手為自己準備午飯。生病了之後,守在我們身邊的人可能是老伴,可能是護工,也可能是養老院的人。至於兒女,隔三差五來探望一下就算不錯的了。我們每天最大的期盼就是電話鈴聲響起來,接通電話後,兒女和孫子輩的問候聲傳入我們的耳朵裏。
跟兒女同住,得到兒女的照顧,是很多父母的心願,可是,這個心願要想實現,有很大的難度。
父母無法跟兒女同住,原因也很多。可能是因為工作緣故,兒女無暇照顧父母;可能是父母不適應城市生活,無法跟兒女同住;也可能是兒女不孝,不願意給父母養老。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父母不講理,讓兒女感到頭痛,不敢接他們同住,不然自己的生活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父母想讓兒女心甘情願給你養老,有一個妙招叫做三不過度。
1、父母無法保護兒女一輩子,聰明的父母不會過度溺愛兒女;
有的兒女因為生活習慣、三觀等差異,不願意接父母同住,但是會盡到給父母養老的義務,定期探望父母,給父母足夠的贍養費,這樣的兒女不能説是不孝。
相比於會給父母養老的兒女,啃老族才是讓父母最頭痛的兒女。
儘管自己已經成年,儘管自己可以自食其力,但是為了不讓自己活得太辛苦,為了享受安逸的生活,不少年輕人成為了啃老族。父母不但無法得到兒女的經濟支援,反而要拿出自己為數不多的退休金供兒女花銷。揹負上了這麼沉重的負擔,父母的晚年生活肯定不幸福。
啃老族是如何誕生的?這其實跟父母脱不了關係。一般來説,越得父母溺愛的孩子越會成為啃老族。
孩子如果得到父母的溺愛,就會少吃很多苦,就會變得嬌生慣養,就會經不起社會的磨難。社會可不像父母那樣慣着我們,它對我們每個人都很殘酷。
因此,父母要想晚年生活過得好,首先就要嚴格地教育自己的兒女,不求把兒女培養成才,也要讓他們有自食其力的本領。
2、父母不是兒女的取款機,聰明的父母不會過度給兒女錢;
大家還記得電視劇《安家》裏的老嚴夫婦嗎?
老嚴夫婦是《安家》裏的配角,他們的經歷打了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一記狠狠的耳光。
為了給兒女全款買房,老嚴夫婦將自己賣包子所攢的錢全部花了出去。在兒子的要求下,老嚴夫婦在房產證上加上了兒媳婦的名字。
買了婚房之後,老嚴夫婦關掉了包子店,收拾好行李,想要搬到兒子的婚房裏。在他們看來,含飴弄孫、闔家團圓的晚年生活就在眼前。可是,他們敲開房門,居然看到了親家母。親家母和兒子的反應告訴他們一個殘忍的事實,那就是跟兒子同住,是白日做夢。
如果老嚴夫婦沒有全款給兒子買房,手裏還有餘錢,即使兒子不想讓他們同住,他們也可以自給自足,而不是需要再辛苦地賣包子賺錢養老。如果他們手裏有錢,為了得到他們手裏的錢,兒子和兒媳婦再怎麼不願,也得做個表面功夫,討父母歡心。
父母要注意,作為父母,你絕對不是兒女的提款機。如果你想要讓兒女心甘情願地給你養老,就得手裏有錢。説句不好聽的,哪怕是為了得到財產,他也得對你客客氣氣的。不然,你把財產捐出去了,他不就得不償失了嗎?
再説了,手裏有錢,你還至少可以買點東西、找家養老院住着,不至於寸步難行。
3、兒女的配偶不是我們的出氣筒,聰明的父母不會過度刁難兒女的配偶。
很多情況下,父母不是跟自己的兒女處理不好關係,而是跟兒女的配偶處理不好關係。
有的父母跟兒女有着不同的擇偶觀,在兒女結婚前就看兒女的配偶不順眼;有的父母為了讓兒女的配偶照顧好兒女,會想辦法讓他做事情;還有的父母存心刁難兒女的配偶,只為樹立自己的權威。
聰明的父母會懂得一個道理,那就是家和萬事興。作為兒女的配偶,作為孫子輩的父母,他們也是你的家人。作為長輩,何必跟晚輩過不去?再者,你看兒女的配偶不順眼,不是在給自己的兒女添亂嗎?如果你得罪了兒女的配偶,他們阻止兒女孝順你,兒女不就左右為難嗎?
父母要想讓兒女給自己養老,就要遵循三不過度原則。聰明的父母,會拎得清與兒女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