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一小步,是實現成長飛躍的一大步。當他們張着手臂跌跌撞撞地朝寶媽走過來時,每個寶媽的心情都是緊張又驚喜的。
前幾天收到一位寶媽的私信,她説:鄰居家孩子10個月已經開始走路了,我家孩子11個月還不會邁步,天天在家裏爬來爬去。是不是孩子發育有問題?要不要去醫院檢查看看?
類似的問題,相信很多寶媽都遭遇過。答案到底是怎樣的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聊聊孩子走路的話題。
01、寶寶什麼時候開始學走路?時間範圍搞清楚,過早過晚都不好
俗話説“三翻六坐八爬九扶立週會走”,這是我們祖輩世代總結的經驗,也是寶寶大動作的發展規律。寶寶的大動作發展具有方向性和順序性,寶寶最初的動作發生在頭部,然後是軀幹,最後是下肢,沿着抬頭—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行走的方向發展。
根據大動作的發展規律可以看出,一般情況下,寶寶都是先爬行,再站立,然後再行走。
那麼,寶寶到底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走路呢?
“丹佛發育篩查測驗表”數據顯示:10-13個月是寶寶“站得很棒”的時間;11.5-13個月是寶寶“走得很棒”的時間;14個月是大部分寶寶都會走路的時間;走路慢一些的在18個月也會走路了。
也就是説,寶寶10-13個月就可以開始學習走路了,而且學會走路的時間一般不晚於18個月(若寶寶18個月還不會走,建議就醫檢查)。
下面這張表格上是“寶寶大動作發展的時間順序表”,家長可收藏參照:
不過,安全起見,儘量別讓寶寶太早學習走路,要知道,每個動作的發育跟寶寶的骨骼、肌肉和神經發育息息相關,若發育不夠成熟,就強制寶寶學習走路,無疑是“揠苗助長”,很可能給寶寶造成難以彌補的後遺症。
02、學習走路之前,需要幫助娃做好這幾個準備
寶寶學習走路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習走路之前,家長必須要幫助他們做好充足的準備,比如:
1、爬行訓練
爬行不僅能鍛鍊寶寶軀幹和四肢的肌肉,還能訓練寶寶的平衡感和手眼協調能力。到了一定月齡,家長一定要引導寶寶多爬行,讓他們的肌肉得到充足的訓練,為站立和走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2、衣服/鞋子
寶寶學習走路時,家長應該給他們準備材質舒服且有彈性的衣服,別讓寶寶走路時受到衣物的束縛(尤其是冬天,很多父母喜歡給孩子穿又厚又笨重的棉衣、棉褲,必然會影響四肢活動的靈活性,進而影響走路的學習)。
至於學步鞋,剛開始也是不建議的!專家建議,寶寶光腳更利於學步,光腳不僅能幫寶寶抓住地面,掌握身體平衡,對前腳掌和足弓的發育也很有好處。
只不過,家長需要幫寶寶坊寒!天氣越來越冷,若不想寶寶受涼,可以在地上鋪上厚厚的墊子,既能保暖,又能防止寶寶摔傷。
3、走路的環境
當寶寶有了想要學走路的跡象時,家長需要幫寶寶提前做好環境準備,比如在客廳走路,需要把危險物品、易碎物品收拾乾淨,然後給門框、桌角按上防撞貼,以免寶寶磕碰受傷。
03、寶寶學習走路,這個順序別搞錯,很多家長不知道
準備工作結束後,就該陪着寶寶學習走路了。
1、扶物站立
隨着月齡增加,寶寶的肌肉力量越來越成熟,他們開始具備站立的能力。剛開始,他們會扶着物品站立起來。家長可以把寶寶放在桌邊或者牢固的圍欄旁,鼓勵寶寶用手扶着桌邊/圍欄站立。
PS:剛開始,家長可以站在寶寶身後,用手輕撫寶寶骨盆兩側,幫助他們站立。
2、扶物挪步
當寶寶扶物站立逐漸穩固,肌肉力量也得到相應增強以後,家長可以帶着寶寶練習扶物挪動了,寶寶可以扶着圍欄慢慢邁開腳步。
在進行扶物挪步的練習時,家長可以準備寶寶喜愛的玩具,在前方吸引寶寶,讓他慢慢挪步。
PS:寶寶挪步時,很可能會出現摔倒的情況,有些寶寶摔了一次就不敢再走了,家長也不要心急,給寶寶適應的時間,再次引導他嘗試。
3、短距離移動
當寶寶能夠通過自身平衡能力,肢體協調能力以及腿部、腳部的肌肉力量,穩固地站立或者扶物行走時,家長就可以帶領寶寶進行短距離移動了,此時寶寶處於12到15個月齡。
家長(兩人)分別蹲在寶寶左右兩側,鼓勵寶寶向其中一方慢步行走。進行短距離移動訓練時,可以根據寶寶的走路能力逐漸增加距離長度。
寶寶走路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家長的引導和幫助。作為家長,千萬不要強過早地強迫他們,以免造成反效果。
以上就是寶寶學習走路需要注意的事項。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每一個進步都值得讓家長歡欣雀躍。但在期待孩子進步的同時,也要做好各種防護,這樣才能使他們健康成長。
今日互動,你家寶寶幾個月開始學習走路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