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10歲女孩洗澡時內褲變紅,告訴媽媽後被嘲諷,結果卻被暖到了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健康

文/可馨育兒

每個孩子出生以來,都要接觸不同的事物,從中汲取經驗和認知,慢慢內化成自己的知識體驗和技能。

父母會帶給他們很大的影響,唯獨一項不願提及,或者乾脆編一個故事糊弄過去。比如“媽媽,我從哪裏來的?”你會聽到不同家庭編出不同的版本,有的説是垃圾桶裏撿來的(那時候垃圾還沒有分類);有的是從野外遇到抱回家的等。或多或少給童年帶來一些陰影:原來我是一個外人。

01

洗澡時來例假

我10歲上的六年級,有天晚上洗澡發現內褲變成紅色,看着像是血跡。一下子慌了,太害怕了,以為是生病,非常可怕的那種。

然後,吞吞吐吐地拿給媽媽看,告訴她可能活不久了。哪知她用一種嘲諷的語氣説:你來月經也要拿內褲告訴我嗎?我以前來月經,不但要幹農活,還要自己攢錢買衞生巾,你外婆都不管我。

雖然我很吃驚,也很無語。但是,老媽還是很心疼我的,在第二天疼得死去活來時,帶我去衞生所打了止痛針,又抓了止痛藥,四處打聽治疼痛的辦法。

有網友會説,女生六年級就會有“大姨媽”,挺早熟的。有的女孩到了高中才知道例假是怎麼一回事,遇到同桌肚子疼,還以為她是吃壞肚子了,問她要不要向老師請個假,去醫院看醫生。可同桌扭扭捏捏地不回答,後來才知道她來了大姨媽。

02

性教育缺失是一種現象

從過去到現在,性教育缺失並非個例,而是一種普遍現象。有的媽媽有所悟性,但教育方法失當,告訴女兒談論月經話題是一件很丟人的事情,千萬不要告訴其他人。然後,沒有然後了,怎麼使用衞生巾也不告訴孩子。

甚至有女生上了大學,非常牴觸跟男生交往,不也碰異性的手,會認為男生坐的座位,女生坐上去會懷孕。

就如上面案例的女生,沒有與男性有任何接觸,居然能想到懷孕的事情。別等孩子以為病重,慌不擇路寫遺書時,再補救可能會釀成大錯。

從另一方面折射出父母在性教育方面是缺位的。如果你家寶寶還小,那麼你就應該有這個意識了。

03

5歲以下兒童早知道:

1、出生教育

父母要告訴子女,他們不是垃圾桶或外面撿回來的,而是從媽媽肚子裏生出來的,可以給孩子講孕育寶寶的過程,從一個受精卵到胚胎,再一點一點發育的成小孩的模樣。

開玩笑説小孩是撿回來的,對大人來説,沒什麼不好,巧妙地回答了疑問。但對於小孩而言,會感覺到失落和自卑。

2、性別教育

告訴小孩不同的性別的生理特徵,雖然存在差異,沒有好壞之分。要去自己性別的廁所。不要因為是男孩就必須堅強,難過時也可以哭泣。女孩不一定都是柔弱的,她也可以像男孩一樣勇敢。

3、隱私認知

小孩要知道衣服覆蓋的地方,不可被他人看見或觸碰,也不可看或觸碰他人隱私部位,這樣做不合適。存在好奇心理屬於正常現象,家人一定要帶其去同性的洗澡間。

4、行為界限

不要觸碰自己的生殖器官,特別是手髒的時候。也不要出於好奇,拿異物去觸碰它,更不可展示給別人。如果控制不好,可以告訴父母,一起玩遊戲、遊玩等。

04

5-8歲兒童應知道:

1、身體認知

教小孩認識人體器官,身體結構,知道“身體”每個零件的名字。讓他們明白每一個“零件”用壞了都不好換,善待自己的身體。

2、社會性別

不要認為女孩必須得要有女生的樣子,男孩必須要具備男性的剛強,如果男孩的個性像女生,並不反常;女孩的個性也可以像活潑。

當小朋友需要幫助時,不要因為對方是異性而區別對待,大家應該一視同仁。同樣,你也不希望他人區別對待你。

3、家庭教育

讓小孩瞭解家庭和婚姻,父母是因為相愛才結合,一起努力工作、生活,孕育寶寶。雖然有的家庭缺少了爸爸或(和)媽媽,但是隻要不放棄希望,同樣能夠找到幸福,不應取笑人家,這樣沒有教養。

05

9-12歲應該知道:

男孩開始變得像男人,嘴巴周圍開始長出鬍鬚,聲音變得渾厚,會出現Y精的現象。

女孩的胸部開始發育,一般在10-18歲左右來月經並不奇怪,不必擔憂和羞澀,要學會正確使用衞生巾,不吃寒涼食物,也不要碰冷水,注意保暖,多注意休息。

另外,男孩和女孩都會長出體毛。

06

13-14歲知識早知道

教會小孩如何應對月經、遺精現象,避免其產生好奇心,父母可講解原因,並選擇相應的貼身內衣褲。

由於小孩的大腦並未發育成熟,受到刺激容易形成衝動心理。他們覺得自己長大了,想要向父母、周圍人印證能力,容易出現叛逆,父母溝通時,注意方式方法,不要數落和嘮叨,避免助長小孩的叛逆心理,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因為這個階段的小孩大腦就這個樣子,你又能奈ta何?

討論話題:性教育滿分100分,你對孩子的教育能打多少分?我們想了解你的看法。

圖片來源網絡,只供想象,圖文無關,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