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曼英
提不起精神,
一上班就開始emo
(網絡用語,一般表示有負面情緒,
可以理解為頹廢、抑鬱、沮喪)。
2月7日,
春節假期結束後正式上班的第一天,
不少網友吐槽節後上班又累又困又不想動,
整個人情緒非常低落、焦慮。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
2月7日,“不想上班”這個關鍵詞
甚至衝上了微博熱搜。
對此,專家表示,
這些都是“節後綜合徵”的表現,
需要給自己一個調整的過程,
科學應對節後綜合徵。
男子節後上班度日如年
“我是真的不想上班,同事説我把鬱悶都寫在了臉上。”2月7日,漢口的李先生感覺,他節後上班的第一天過得異常艱難。
資料圖 來源:包圖網
28歲的李先生介紹,這個春節假期,他過得非常隨心。白天睡到中午起來吃飯,晚上與親友玩遊戲到次日凌晨2、3點才入睡。這樣的生活節奏讓他感覺非常放鬆、快樂。然而春節長假轉瞬即逝。2月6日晚上,想到次日早上要上班,他開始非常沮喪,當晚甚至出現失眠,一直到凌晨4點才入睡。
2月7日早上7時,李先生強忍睏意起牀,大雪天氣,他沒能打到車,只能冒着風雪步行前往單位,結果鞋襪都打濕了,這讓他感覺非常狼狽。到單位後,他對工作非常牴觸,抱怨假期太短,也不願與同事交流,整整一天都無精打采,就連開會、領導佈置任務時,他也多次走神,處理工作時效率非常低。
“感覺工作沒有意義,一整天下來非常難熬,被一種無力感籠罩,度日如年。”李先生説,這份工作得來不易,總共也才上班一年,年前上班雖然感覺辛苦、壓力大,但整體感覺還可以,他不明白,怎麼春節過後就突然不想上班了,為此既迷惑又焦慮。
“不想上班”成微博熱搜
節後第一天不想上班的並非李先生一人。2月7日,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少網友在網上發動態表示“上班就emo”。“不想上班”甚至進入了當天的微博熱搜榜。
“上班一整天,摸魚一整天,emo一整天,”網友“小劉”這樣記錄着自己節後第一天上班的狀態。“下雪了,還要上班,emo了。”網友“悠哈”同樣感慨不想上班;還有的網友表示,自己2月6日就開始提前進入不想上班的“emo”情緒中,不能自拔……
對此,武漢市武昌醫院心理科主任姜振東表示,這些都是節後綜合徵的表現。他介紹,春節假期讓大家從緊張、高強度的工作、學習狀態中“切換”出來,有了更多自由、寬鬆的選擇,同時也打破了原有的起居規律,當重新“切換”回到以往工作生活節奏時,身體心理會出現不適應,這種不適應的現象可以考慮為節後綜合徵。
“節後綜合徵是正常的自然現象,每個人都可能會出現,大家不要恐慌。” 姜振東介紹,節後綜合徵可表現為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晚上不能很好入眠、白天精神容易疲憊,也可表現頭暈心慌、焦慮、恐懼、失眠等,還有些人會出現煩悶、對工作沒有興趣,甚至牴觸工作的情緒。對於這些問題,大多數人通過一週的時間,便可以自行恢復正常,還有一部分人受節後綜合徵影響比較嚴重,不能在一週內自行恢復,甚至問題會長時間、持續加重,影響身心健康,這時就需要到醫療機構就診,需求專業幫助。
專家支招這樣應對節後綜合徵
如何科學應對節後綜合徵呢?武漢市心理醫院、武漢市精神衞生中心臨牀心理科戴利莎博士表示,科學應對“節後綜合徵”,第一步是要接納節後綜合徵的客觀存在,從心理上接受這樣一個過度適應的過程。在接納過後,建議在工作開始前,可以做一些運動、冥想等,舒緩節日裏緊張與興奮的精神狀態,同時調整生物鐘,對未來的工作做一個總體規劃,提前適應工作狀態。
在開始工作時,可以先進行梳理,選擇較為簡單的工作開始,循序漸進,慢慢適應,也可以有意識地給自己製造一些工作的積極體驗,譬如給自己買一些喜歡的辦公用品、與同事互發新年紅包等都可以增加積極的工作體驗感。
“我們出現節後綜合徵主要是因為長期處在緊張高壓的工作生活狀態裏,對長假往往有過度期待,當假期結束,往往有種重新回到‘牢籠’中的巨大落差感,讓人很難接受。” 戴利莎建議,平日裏要把“減壓”作為一種常態,學會在忙碌的工作中,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多關注自己的身體情緒狀態,讓自己緊張的身心能及時得到放鬆,而不是累積到一個假期裏去過度放鬆。
姜振東補充提醒,調整作息,早睡早起,作息規律,注意飲食健康,適當做一些有利於身心健康的體育運動,都有助於科學應對節後綜合徵。
通訊員:李俊 崔毅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