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捱打不敢“打回去”,並不是沒有出息,而是家長沒教對

昨天我下班回家的時候,聽見隔壁鄰居的家裏傳來孩子的哭聲和大人訓孩子的聲音。因為聲音太大,我聽出了個大概。原來鄰居的孩子在和小區的孩子玩耍時,被比他年齡還小的孩子打了一巴掌,孩子很委屈就回家找爸媽告狀。但是,鄰居覺得孩子被打了不敢“打回去”,還哭着回家告狀很沒有出息,就忍不住斥責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像我的鄰居一樣,得知家裏孩子被別人打了,其實心疼不已,但是因為孩子不懂得保護自己,只會求助,就會覺得孩子沒出息,反而説出更傷害孩子的話來。可是為什麼孩子捱打了,卻不敢打回去呢?其實是家長沒教對。

孩子捱打不敢“打回去”,並不是沒有出息,而是家長沒教對


家長沒教會孩子,如何用肢體反抗暴力

孩子捱打不敢“打回去”,有一部分原因是,對方比他的實力更強,他有些畏懼,知道打回去也佔不到便宜,於是就默默忍受。但是,大部分孩子捱打不敢“打回去”是他缺乏用肢體反抗暴力的訓練,不知道打回去。

家長可以反思一下,你平時在家教育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一直要求孩子要禮貌、不能動粗,你在孩子面前展示的都是温柔、和善的形象,你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遇到衝突暴力事件,是不是習慣用語言去溝通解決,基本上從來沒有用身體直接反饋。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就可以很好地解釋為什麼孩子被打,不知道打回去。因為孩子在用肢體反抗暴行這一方面,他沒有看到過家長的示範,更沒有得到訓練。他被打的時候,肯定是不會有反抗防衞等肢體上的行為。

孩子捱打不敢“打回去”,並不是沒有出息,而是家長沒教對


如何教會孩子捱打了要“打回去”?

如果家長不想孩子出門在外被欺負,捱打了也不知道反抗,首先可以從適當尊重孩子們之間的肢體接觸和打鬧行為開始。實際上,只要孩子在跟人打鬧的時候,不會受傷,也沒有給他人身體造成太大的傷害,孩子的打鬧行為家長大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孩子們自己去探索,不用對孩子任何打鬧的行為都上綱上線,嚴厲地教育孩子不能動粗。

孩子捱打不敢“打回去”,並不是沒有出息,而是家長沒教對


其次,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明白,無論是肢體上還是語言上,其實對外表現出攻擊性,都不一定完全是壞事情。只要是在保護自己,捍衞正義,在不給別人造成致命傷害的同時,可以使用肢體反抗。讓孩子打心眼裏接受,肢體反抗無罪,孩子就能接受“打回去”。

最後,為了讓孩子捱打的時候,能夠“打回去”。家長可以增加孩子體能方面的練習,讓孩子養成用肢體本能保護自己的習慣。比如,家長可以在家裏對孩子進行模擬訓練,分角色扮演,讓孩子知道在欺負的時候如何用肢體進行反抗。

關注,你想了解的兒童心理、親子關係、兒童性格發展、家庭教育、雙商開發,都能在這裏找到答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00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捱打不敢“打回去”,並不是沒有出息,而是家長沒教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