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不可怕,最重要的是孩子在犯錯誤後學到的東西。然而有些家長卻在孩子犯錯誤時,更多的是在表達自己憤怒的情緒,很少對孩子起到教育的目的。
猛地傳來一聲玻璃碎裂的聲音,在廚房忙碌的王女士,趕忙跑到客廳。果不其然,是孩子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個玻璃杯給打碎了,幸好孩子沒有受傷。王女士當時非常憤怒,玻璃杯是自己和老公在國外蜜月旅行時購買的,就這樣被孩子輕易的給打碎了。看到一旁的孩子,王女士心裏的憤怒值瞬間飆升,但又不能打孩子,於是就對孩子説:“今天不允許你看動畫片,去給我回房間去。”
什麼是“消極後果”呢?
1. 孩子的錯誤與要承擔的責任沒有直接的聯繫。
孩子因為不小心打碎了杯子,家長取消孩子今天觀看動畫片的時間,這就是家長在對孩子用“消極後果”。事實上,這種方式並不是起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因為孩子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在哪裏,並且還會讓孩子覺得這是家長在“借題發揮”,直接會導致孩子以後用謊言來哄騙家長。
2. 家長在發泄自己的情緒。
剛剛才打掃好的衞生,一轉眼就被孩子“弄得一團糟”,或者就是把玩具扔得滿地都是。相信不少家長,看到這種情形,基本上都是火冒三丈。注意如果當孩子把家裏搞得很亂,你卻用剝奪孩子看動畫片的權利,或者是沒收零食的權利來懲罰孩子的話,那就是“消極後果”,只是家長在發泄自己的情緒而已。
3. 消極後果和直接後果的區別。
消極後果是孩子的犯下的錯誤和責任並沒有本質的聯繫,只是家長在一味地發泄自己的情緒。而直接後果,就是在就事論事地讓孩子自己去承擔錯誤的後果。在這個過程中沒有誇大也沒有減小。
消極後果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因為這種教育方式,並沒有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真正錯誤,反而讓孩子學會了逃避責任,還會為了躲避家長的懲罰從而學會撒謊。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學會用正確的教育方式,才能讓孩子真正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願意主動地承擔責任。
什麼是“情感引導”呢?
1. 讓孩子學會辨識自己的情緒。
情緒是抽象的,因此大部分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都會自然的忽視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因此很多孩子在有自己的情緒的時候,孩子無法正確的辨識,只會通過發脾氣的方式發泄自己內心的情緒。“情緒引導”的第一步就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接着引導孩子如何正確地表達情緒。
2. 深入地瞭解孩子。
其實大多數父母的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孩子犯錯誤,而不是真正的幫助孩子成長。而“情感引導”的方式,就是通過了解孩子的內心,根據孩子的心理發展,幫助孩子成長。而不是隻是簡單粗暴地為了懲罰而去懲罰。
3. 和孩子平等交流。
有多少家長把孩子和自己的關係,是建立在一種不平等的關係之上的。這樣的關係,會導致家長不能去感同身受地理解孩子。只有“蹲下來”,和孩子平等地進行交流,才能學會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問題。
大部分家長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的年齡再小,心理上也是能夠感知到家長的情感變化的。而家長用“情緒引導”的方式,就能很好地滿足孩子這方面的需求,從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情感引導”教育孩子有什麼好處呢?
1. 提高孩子的情商。
隨着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意識到了“雙商”(智商和情商)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會通過各種方式試圖提高孩子這兩方面的能力。其實“情緒引導”就能養成孩子的高情商。家長用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更加理性地認識自己,從而減少用情緒去進行選擇的機會。
2. 讓孩子學會表達。
大多數家長只會用簡單粗暴或者使用“嘮叨”的方式,讓孩子變得順從聽話。而若是想要讓孩子學會表達,就需要一對善於溝通的父母,教會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只有積極、正面的表達,才能更願意去表達自己,反之也沒有任何作用。
3. 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父母的語言以及家庭環境,影響着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這是因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對象。當家長不是用情緒而是用情感的方式進行交流的話,那麼孩子在和別人進行交流的時候,自然也會好好説話。
總之,教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從小對孩子的教育就要有針對性。都説:“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正是學習的最佳時機。”如果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能採取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那麼孩子也就意識不到自己真正的錯誤,變得無法無天,家長就更管不了孩子了。
今日話題討論:你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都是怎麼做的呢?歡迎大家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