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養育孩子過程中有這7個跡象,
就説明父母尊重孩子,
讓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是優秀的父母。
趕快來看看哪7個跡象吧!
1
孩子能夠在你面前
表現出各種各樣的真實情緒
前陣子一個外國爸爸,在一個四歲女兒面前耐心的教導她十幾分鍾,在微博上火了。爸爸跟女兒開玩笑,平常好好的,但這次女兒卻非常嚴肅地生氣了。面臨突如其來的情緒崩潰,爸爸不僅沒半點指責,也沒要求女兒不生氣,而是温柔有序地開導,非常值得每位父母借鑑。
網友們也發現,國外的教育很注重情緒的消化。
只有當孩子與父母相處有絕對安全感,才會在父母面前真實的表達情緒或是撒嬌。如果孩子在父母面前表現的情緒很少,或者只表現某一類情緒,就預示着親子關係有些問題了。
2
孩子受傷或者遇到問題時
首先願意找你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遇到問題會找自己解決。其實未必。孩子會先判斷父母對此事件的反應,預測可能的後果。所有判斷都是基於孩子過去和父母相處的經驗。只有當孩子覺得會獲得幫助,遇到問題才會第一時間找父母。
3
孩子會和你談自己的想法
不擔心你會有什麼反應
如果孩子願意告訴你自己的任何想法,説明你們這段親子關係很親密。
有些父母對孩子太過嚴厲,或者對孩子的想法,情緒反應過度,孩子會越來越不願和父母説自己的想法。
此外,孩子也能比較準確感受到父母的心理承受力,如果他們覺得父母不能承受,也不會告訴父母。
4
你對孩子的反饋不評判
也不貼標籤
有些父母給孩子的反饋完全不客觀,甚至給孩子貼上很多標籤,比如懶、貪吃,不夠聰明等等。這些標籤和評判並不能讓孩子變得更好,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像“標籤”那樣。
5
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幫助孩子發展出成就感。在追求興趣的過程中,孩子會發展出“持之以恆”的能力,他們也會更少嘗試危險行為。
如果父母不讓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逼迫他們學習自己不感興趣的領域,孩子會很害怕自己讓父母失望,他們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也會尤其大。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一直在壓抑中學習。
6
你會給孩子設置恰當規則
不擔心孩子反抗
負責的父母會引導孩子的行為,給他們設置恰當的規則,比如每天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睡前刷牙,換洗衣服,做家務,晚回家要讓父母知道和誰在一起,使用禮貌用語,去別人家注意什麼禮儀,過馬路、乘車要注意什麼等等;而不會因為擔心孩子不高興,或不喜歡自己,就對孩子聽之任之。
完全被放任的孩子,未來會遇到很多麻煩。
7
會對孩子道歉,並且彌補過錯
如果我們真的“為孩子好”,那就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讓他成為一個真正具備幸福能力、快樂能力的人,而不是一廂情願的從自我出發,去指責、打罵、教育孩子。
在與孩子相處的工程中,重要的不是“懲罰”,而是“引導”。如果其中有父母的問題,父母需要承認並且彌補自己的錯誤。
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在回顧我們自己人生、療愈自己的時刻:去看見自己的不足、藉此修正和改變,成為更好的自己,也成為更棒的父母。
願所有父母都能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種下成長,收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