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怕黑”,當孩子害怕的時候,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我家橙子4歲,是個怕黑的女孩。

有段時間睡前總説:”媽媽,我可以不睡覺嗎?睡覺會有怪物。”

儘管每次我們都跟女兒説:“別怕,沒有怪物,你看房間裏什麼都有。”

“別怕”並沒有消除女兒的恐懼,反而讓她越來越害怕熄燈睡覺。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害怕的時候,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一天晚上,女兒纏着媽媽,再念會繪本。我知道這是女兒,又害怕熄燈睡覺了。我想搞清楚女兒,到底在害怕什麼,就索性和女兒聊起來。

我:“橙,你説的怪物長什麼樣子呢?”

女兒:“就是那隻樹妖。”

我:“哦,是《卡梅拉》裏的那兩隻樹妖嗎。”

女兒:“嗯,樹妖都是晚上出來,白天睡覺。”

我:“哦,爸爸也看見樹妖了,還看到你的霸王龍,朝它噴火,樹妖看到火光就嚇跑了。”

“真的嗎?”女兒驚奇的問到。

我:“真的呢,霸王龍是你的好朋友,它會保護你。”

從那之後,女兒很就少再提起“怪物”。唸完睡前繪本,就抱着她的霸王龍睡覺,沒有再害怕有怪物,牴觸熄燈睡覺。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害怕的時候,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我習慣對孩子説的“別怕:對孩子消除恐懼沒有幫助

説“別怕”並不會消除孩子的恐懼

那次之後,我明白了。“別怕”對於孩子來説,並沒有任何實質的幫助。如同我們對一個摔的鼻青臉腫的人説:“不痛,不痛,一點都不痛。”

即使我們極力幫他否認痛苦,可是真實的痛苦還是存在。對方只會覺得沒有人理解他,那個痛苦還在他身上,反而讓他一個面對,獨自消化。

同樣對孩子説:“別怕”。無法幫助孩子清除恐懼,反而給孩子增加孤立無援的無助感。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害怕的時候,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對孩子説“別怕”,是父母在解決自己的焦慮

父母之所以會,很自然的去否定孩子“怕”的感覺。是因為我們潛意識裏,有個錯誤的認識,認為我們不去承認孩子“怕”的感覺,就可以減輕孩子真實的痛苦。

但事與願違,這只不過是在解決父母自己的焦慮。因為我們潛意識裏覺得,我們這麼愛孩子,孩子有不好的感受。我們總覺得應該為孩子做點什麼,才能履行做父母的責任。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害怕的時候,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孩子認為事物都是有生命的,而且對想象投入情感,使得孩子產生更多恐懼心理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幼兒期的孩子,普遍存在一種獨特的心理現象——泛靈心理。泛靈心理:就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把所有的事物都視為有生命。

科學研究表明:與成人相比,孩子想象或者玩假扮遊戲時,情感更強烈、更難以控制,無論誘發這些情感體驗的原因是真是假。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對想象和現實,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

孩子的想象力越豐富,通過想象會產生更真實的體驗,以至於無法分清想象和現實。所以想象力豐富的孩子,就越害怕怪物或其它可怕的生物,從而產生恐懼心理。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害怕的時候,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對於這點,我們無需過於擔憂。而應該通過引導,協助孩子表達他想象的場景或者“怪物”。讓我們有機會去了解、察覺,孩子隱藏於內心,平時沒有外顯的想法和感受。

我們與孩子談論,他們害怕的場景時。我們要鎮定自若,語氣輕鬆平靜。因為孩子會通過父母的反應,去認識未知事物,最後內化為他們的認知。父母表現輕鬆大氣,孩子才能勇敢的面對。

掌握孩子的心理特點,幫助孩子找到方法戰勝恐懼

瞭解了孩子產生恐懼的原因,我們根據自己孩子的具體情況,就能找到方法讓孩子遠離恐懼。最主要的就是要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走進孩子的內心,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加以引導,幫助孩子戰勝恐懼。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害怕的時候,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父母為孩子成為造夢達人,幫助孩子打敗怪物

作為父母,我們都希望孩子的情感得到滿足。但現實生活中,孩子不得不去面對各種不確定性。比如孩子的需求,被忙碌的父母忽略;小朋友搶了他心愛的玩具。

孩子的這些點點滴滴的壞情緒積聚後,都可能被孩子轉化為想象中可怕怪物,或者在夜裏做噩夢。

孩子臆想中的怪物,是孩子天馬行空想象的。通常孩子自己也説不清,他害怕的或者噩夢的怪物具體長什麼樣子。未知才會引起恐懼,因為人對未知沒有掌控感。

父母此時就需要成為一個造夢達人,根據孩子的生活細節,把孩子害怕的怪物,具化成孩子熟悉的事物。編織個故事,上演怪物被打敗的戲碼。讓孩子的安撫物成為故事中,力量的化身,會讓孩子獲得更多的安全感。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害怕的時候,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通過繪本讓孩子把怪物形象化

讀有怪物形象的繪本,可以給孩子的恐懼打預防針。媽媽給孩子讀繪本時,孩子會把媽媽的聲音,和自己看到的圖像結合。視覺和聽覺多感官的刺激,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

繪本是專門針對孩子的讀物,裏面的憨態可掬的怪物形象,以及色彩都是精心設計的。繪本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形式,並不會嚇到孩子。繪本可以提前幫助孩子,把他們恐懼的怪物形象化。

比如繪本《我夢到了利爪怪》裏利爪怪的形象:垂下流蘇的耳朵;尖尖的小虎牙;圓厚的爪子;佈滿圓點的大肚子,實在是無比呆萌。

繪本中明暗色彩的變化結合故事的走向,暗示着孩子心理和情緒的變化。讓孩子從開始的對怪物的恐懼,發展為接受、同情,最後和怪物成為朋友,從而消除恐懼。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害怕的時候,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用擬人手法給孩子解釋未知事物

孩子的泛靈心理,會讓孩子把一切事物視為有生命有感情,從而更容易對事物和現象產生恐懼。父母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用擬人化的方法給孩子解釋,超出他們認知範圍的事物。消除孩子對來源於,未知事物不瞭解的恐懼。

我家橙子怕黑,緣於她對晝夜交替的不理解。我跟女兒解釋説,太陽公公陪我們一天累了,蓋上被子睡覺了。所以我們就看見他發的光,天空就黑了。

女兒似乎很接受這樣的解釋,自己也躲進被窩玩起了。女兒蓋上被子又掀開,體驗明暗交替,對天黑這件事有些懵懂。後來對天黑也沒那麼害怕,有時還會抱怨説:“太陽公公為什麼每天都比我早睡呢?”

橙爸寄語

我們無法讓孩子生活在一個沒有黑夜,沒有恐懼的恐懼,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如何讓孩子面對恐懼。

孩子的勇敢不是與生俱來的,孩子的勇敢是父母的愛與細心滋養出來的。

我是@橙爸聊娃,關注我,和你一起與孩子一起成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44 字。

轉載請註明: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害怕的時候,你的第一句話很重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