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藏巨瘤,腎功障礙,下肢缺血:多學科成功救治危重症老人

83歲高齡的柳大伯,吸煙史長達40餘年,在一次例行體檢時偶然發現自己的肚子裏竟然潛藏了一枚巨大的“炸彈”——腹主動脈瘤,隨時有被“撐爆”的可能;不僅如此,老人還伴發嚴重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且有多種基礎疾病纏身。面對這一棘手病例,廣東省醫學會血管外科委員會副主委、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博士生導師王海洋教授和他的團隊迎難而上,在心內科、腎內科、呼吸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學科專家的密切配合下,為柳大伯成功實施了“腔內隔絕手術+雙側髂動脈成型術”,術後一週他就康復出院了。隨訪至今,老人仍安然無恙。

自前年底,柳大伯的腿腳開始不明原因地疼痛,甚至影響到正常走路,去醫院檢查時發現下肢嚴重缺血,同時腹主動脈處還有一個3釐米大小的動脈瘤。由於老人年事已高,且在幾年前因為頸動脈狹窄安放了支架不久,又意外發生了腎功能不全,需要按時透析。兒子帶着老父親四處求醫問藥,但所有這些難題都堆積到了一起,讓接診的醫生們束手無策,均都建議老人使用藥物控制病情,並定期複查。

然而,過了一年多時間,止痛藥對柳大伯似乎也不管用了,他晚上時常疼得大聲喊叫,整夜睡不着覺,看到父親備受煎熬,大伯的兒子十分焦急,幾經輾轉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王海洋主任診室,希望能夠幫助父親減少身心痛苦。

“我們給他做了CT血管造影檢查,發現大伯雙側髂動脈閉塞,而且腹主動脈瘤擴張迅速,瘤體直徑已由3釐米猛增到7釐米,猶如雞蛋大小。”王海洋教授分析指出,柳大伯的煙齡長達40多年,這是他患上腹主動脈瘤的一個高危因素,但這種病十分狡猾隱匿,瘤體破裂前可能沒有任何症狀,而一旦破裂,致死率高達80%。不僅如此,老人的腹主動脈瘤增長速度特別快,不到一年的的光景竟然長大了1倍多,且瘤體巨大,隨時可能因血管爆裂導致大出血而死亡。

鑑於柳大伯年齡大,基礎疾病多,手術耐受力弱,王海洋教授邀請來本院心腦血管、腎臟、呼吸、重症等相關學科集體會診,開展病例討論,大家一致認為“如此大的腹主動脈瘤,通常應採取手術方式,但開刀創傷較大,不適合有這麼多基礎疾病的高齡老年人,建議通過微創介入技術給予血管腔內修復。”

在充分準備就緒後,先是由麻醉科藍嵐主任為柳大伯進行了精準的麻醉誘導,密切監測手術過程中生命體徵各項指標。在接下來的手術中,王海洋教授發現,老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嚴重,左側的股動脈僅有不到1毫米的縫隙。要想把覆膜支架上送至腹主動脈瘤處,必須先將雙側入路開通。困難面前,王教授如履薄冰,利用球囊小心翼翼地將失去彈性的血管一點點擴張開,為置入支架打開了突破口。

進展到這一步,主刀醫生已沒有任何犯錯的空間,這是因為支架放置的位置上下誤差不能超過2毫米。加上患者的腹主動脈瘤累及腎動脈,而且瘤體嚴重扭曲,有兩處幾乎達到90°彎曲,如果支架放得過高,容易蓋住腎動脈,阻礙腎臟供血,讓原本就已受到損傷的腎功能更加“雪上加霜”;而如果放低了,又容易封閉不全,起不到隔絕瘤體的效果。王海洋教授與介入團隊默契配合,沉穩應對,在數字減影血管造影下,精準鎖定瘤體內最佳位置,將支架穩妥地放入並予以釋放,結果將雞蛋大小的腹主動脈瘤徹底阻隔在外,得以為血液運行重新開闢了一條“人工運河”。

腹內“炸彈”拆掉了,但柳大伯雙腳疼痛難忍的狀況仍然如故。王海洋教授再接再厲,藉助動脈內膜剝脱術將閉塞的髂外動脈遠端、股總動脈以及股深和股淺分叉處動脈增生的內膜逐一進行剝脱,之後通過一個小切口,將堆積在血管裏的“垃圾”一點點地清理乾淨,取出的動脈斑塊接近10釐米長。與此同時,針對老人左髂內動脈瘤,王教授考慮既要保證其左下肢動脈血管的通暢,預防臀肌缺血而拖累正常活動,又要預防瘤體擴張的風險,進而同步施行了封堵部分左髂內動脈的防範措施,以確保術後效果。

下了手術枱後,為順利度過關鍵的圍手術期,柳大伯被送至重症監護室,接受進一步的醫治和護理。手術後第6天,經過複查,老人恢復良好,腎動脈暢通無阻,腎功能也沒有受到波及,自行下地行走時腿腳也不疼了。

術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王海洋教授介紹,作為一種十分隱匿的慢性病,腹主動脈瘤約佔主動脈瘤的85%,臨牀上不少病人都是在無任何徵兆的情況下突然“暴雷”的,死亡率高達80%以上。想遠離主動脈瘤潛在的風險,早發現、早干預是關鍵。王教授建議,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有吸煙史、家族史、肥胖等高危因素的人羣,特別是65歲以上有吸煙史或家族史的男性,每年應定期做主動脈超聲或CT排查,以找出隱患,及早干預。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管外科簡介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創建於1903年,是一所大型三級甲等醫院,也是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所在醫院。2020年,該院鍾南山院士被授予“共和國勳章”。

醫院血管介入是較為新興的診療技術,發展歷程僅有短短的幾十年。血管介入診療方式、手段及理念與傳統診療不同,對於血管疾病具有明顯優勢,“外周血管微創介入”加上其診療微創、恢復快、可重複性高等特點,已成為血管疾病診療的最主要的手段。該院血管外科目前開創“外周血管微創介入診療技術”專修班,同時也是“靜脈疾病微創治療培訓中心”;在血管外科手術和微創血管腔內治療方面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學科帶頭人王海洋主任長期從事血管外科臨牀工作,在腹主動脈瘤的分子遺傳學及分子機理研究方面有深入研究。除此之外,王海洋主任率先提出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即“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無支架化理念”,並在微創腔內隔絕術治療腹主動脈瘤方面取得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成果。

同時,血管外科特聘名譽教授張瑋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教授,西雅圖VA醫學中心血管外科主任,《血管外科年鑑》雜誌共同主編,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和豐富的臨牀經驗。他在世界著名學術期刊發表了數百篇SCI文獻,參與編寫了《羅斯福血管外科學》第七版等世界權威的血管外科專著,完成了世界首例胸主動脈及腹主動脈聯合腔內支架置放治療主動脈浮動血栓併發遠端動脈栓塞的手術。

腹藏巨瘤,腎功障礙,下肢缺血:多學科成功救治危重症老人
腹藏巨瘤,腎功障礙,下肢缺血:多學科成功救治危重症老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34 字。

轉載請註明: 腹藏巨瘤,腎功障礙,下肢缺血:多學科成功救治危重症老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