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 養生

冬至如何養生

冬至 | 養生

柴麗宏

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主任醫師

1

藥補不如食補

在冬季應恰當選擇既美味又補益身體的食物。

温補類食物:如龍眼肉、荔枝、飴糖、扁豆、山楂、胡桃等。温補一定要適量,並且要忌生冷,飲食還是以清淡為主。特別是血虛的人適宜吃温性食物,如羊肉、雞肉、鱔魚、海蝦等,但要注意不可過量,否則,過多食用温性食物會容易上火,損陰津,口腔容易潰瘍,容易引起咽喉炎等。

平補類食物:如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銀耳等,這些食物既無偏寒、偏温的特性,又無滋膩妨胃的不足。

滋補類食物:如木耳、黑棗、芝麻、黑豆等具有滋陰益腎、填精補髓的功效。

冬至 | 養生

2

三九“補冬”小心上火

冬至時節,天氣寒冷乾燥,導致鼻咽乾燥、皮膚缺水,易上火,補充熱性食物的同時別忘補充津液,可食用荸薺、藕、蘿蔔、白菜、獼猴桃、柚子、橙子等滋陰去燥的食物。

冬至 | 養生

3

一把堅果 温腎助陽

冬至時節,陰氣最盛,陽氣初生。中醫認為,堅果多偏温熱,此時吃就如同“雪中送炭”。大多堅果還有補腎的功效,與冬季養腎的規律相契合。

1. 杏仁

富含鋅、鎂、鉀、鐵等礦物質,其鈣含量更是所有堅果之冠,氨基酸種類也非常豐富。杏仁還是一味中藥,能止咳化痰、潤腸通便,《本草綱目》認為其有“潤肺,消積食,散滯氣”三大功效,對五臟都有好處。經常吃還能養顏益壽、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腦血管。

注意:每天20克左右即可,腹瀉時別吃。

2. 核桃

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以及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等營養物質,有助防止細胞老化、健腦、增強記憶力及延緩衰老。中醫認為核桃仁味甘性温,能黑髮,固精,治燥,調血。

注意:每天20克左右即可,能補腎固精,潤肺止咳、化痰定喘,順氣補血。

3. 栗子

栗子有“乾果之王”的美譽,是“味美價廉”的滋補良藥。它的碳水化合物比其他堅果多3~4倍,蛋白質和脂肪相對較少,還富含胡蘿蔔素、核黃素、維生素C等多種維生素。栗子味甘、性温,有補腎壯腰、健脾和胃、活血止血的功效,有助改善腎虛,腰膝痠軟無力、筋骨疼痛等病症。

4. 花生

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每100克花生可提供身體每日所需的一半以上蛋白質,以及豐富的膳食纖維、鎂、鐵、鋅等營養物質。《本草綱目拾遺》記載“花生悦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補氣、清咽之癢”,經常吃有養血補血、補脾潤肺、滋潤肌膚的效果,對心腦血管也有益。

注意:每天20克左右即可,連皮(紅衣)一起食用,可增強養血止血的效果。

冬至 | 養生

4

防寒保暖 曬太陽

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人們應當加強對身體的保健,可以延年益壽。

防寒保暖:冬至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避寒邪,此時陰寒之氣最重,要多着衣,儘量減少不必要的户外活動。如果外出,應特別注意頭部和足部的保暖,最好戴上帽子、口罩、手套避免寒氣入侵。

一年四季都應以温開水為主要飲品,天冷時還應通過飲食禦寒,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這些温熱的食物都有助驅寒。

“動則生陽” ,陽氣足,寒邪就容易排出。冬季可以選擇天氣晴好暖和的時候到公園慢跑、散步、騎車等,最好每週3 ~5次、每次30 ~ 60分鐘。

曬太陽:午後太陽當頭之時,曬20分鐘左右,讓陽光温煦頭頂中心的百會穴,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腦補陽的作用。

下午4點則可以背對陽光曬後背,最好是邊曬邊拍打按摩,有助調理五臟氣血。

冬至 | 養生

5

按摩護健康

陽池穴—常按能暖身

陽池,意味着囤聚太陽的熱量。陽池穴支配全身血液循環及荷爾蒙分泌的重要穴位,刺激這一穴位,可暢通血液循環,温和身體。

手腳發冷的女性,一般只要堅持刺激陽池穴,便可不為冬天手冷發愁。

冬至 | 養生

搓後腰—養陽氣

腰眼為經外奇穴,位於人體腰部第四腰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處。用手掌搓腰眼和尾閭,不僅可以疏通經脈、強壯腰骨,還能起到固精益腎和延年益壽的作用,且男女都適用。

方法:雙手搓熱後,緊按於腰眼處片刻,再向下重推至尾閭部,每日反覆50-100遍。

冬至 | 養生

冬至吃什麼

1

一隻雞—禦寒補身

雞肉性微温,偏向於性平,身體比較健康,既不體虛又沒有燥火的人,冬季可以多吃雞肉。南方雖然入冬,但氣温較北方要温暖得多,雞、鴨、魚類就很適合清補。

雞湯的營養非常豐富,富含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物質,可以提高生理機能、強筋健骨,預防寒涼。

注意:一定要湯肉一起吃。

2

一口羊肉—温陽補虛

南方冬季適合雞、鴨、魚類清補,而北方冬季則更為寒涼,食補上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羊肉就是不錯的選擇,温陽補虛,可以散寒濕、補精血、暖心胃。可以搭配白蘿蔔食用,不僅在味道上相得益彰,營養方面也可以取長補短。

冬至 | 養生

3

一碗蘿蔔湯—化痰消食

“冬吃蘿蔔夏吃薑”,白蘿蔔有消積化痰補氣順氣的作用,冬天容易受寒感冒出現咳嗽、咳痰等症狀,可以在家裏燉點白蘿蔔湯輔助治療。

注意:蘿蔔性偏寒涼而利腸,脾虛泄瀉的人最好少吃。

4

一籠山藥—健脾胃

先調脾胃後進補,脾胃好,才能吸收營養。中醫認為,山藥性甘平、無毒,有補脾益腎、養肺、止瀉之功效,補而不滯,不熱不燥,男女老幼都適宜,有病無病都適用

5

一碗栗子粥—補腎

冬季主閉藏,正是補腎的季節。中醫上講,寒氣內應腎。腎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是人體的“先天之本”。民間俗話説:“腰痠腿軟缺腎氣,栗子稀飯賽補劑。”

進入冬季以後,飲食中的肉類增多,經常喝栗子粥調理,不僅補腎,而且滋養脾胃,緩解肉食帶來的負擔。

冬至 | 養生

本文轉載自CCTV生活圈微信公眾號

【來源:安徽老幹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60 字。

轉載請註明: 冬至 | 養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