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到喂輔食,老人和年輕人的觀點不太一致:老人覺得只要寶寶肯吃,那就沒問題;而年輕父母認為,寶寶必須滿6個月才能吃,太小的寶寶消化不了輔食。
到底誰的觀點對?咱們一起來看一下……
有一位5個月大的寶寶,因為全身浮腫,一天沒有排尿,寶寶哇哇地哭,怎麼哄也哄不好,被家人送到了醫院。經過醫生的一系列檢查後發現,寶寶的雙腎長滿了結石,直接給孩子的父母下了病危通知,這下可把一家人給嚇壞了。
在詢問孩子的病史時,醫生髮現,孩子雙腎長滿結石,跟喂輔食有直接關係,而且還嚴厲斥責了她們,説她們也太不負責了!
婆婆知道是自己的原因後,含着淚説:“早知道我就不餵了!”
因為工作的原因,寶寶滿月後沒多久,媽媽就回到了工作崗位,平時一直由婆婆照顧。婆婆很早就給寶寶餵過米粥,媽媽發現後進行了制止,並且告訴婆婆孩子太小,還不能喂輔食。
婆婆卻並不在意,還跟媽媽辯解説,以前我們奶水少,大家都是母乳加米粥喂,孩子不都健健康康的,沒那麼多講究。而且,現在奶粉那麼貴,寶寶一個月奶粉錢都得好幾千,能省一點是一點。
媽媽辯解不過婆婆,就沒再多説什麼,畢竟婆婆在幫忙帶孩子,説的太多肯定會影響婆媳關係。後來,婆婆就一直是奶粉加米粥這樣喂,偶爾還會給寶寶吃小饅頭、南瓜、軟麪條等等。
寶寶經過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總算是康復回家了,婆婆也是十分自責,特別後悔自己的行為。當然,婆婆也並非有意在“害”自己的孫子,只是她思想過於陳舊,使用了錯誤的餵養方式。
關於嬰兒餵養,這幾個誤區一定要避開
1、輔食不可添加過早
世界衞生組織、中國營養學會等官方機構,都推薦寶寶6個月左右再開始添加輔食。這個需要根據寶寶的發育情況,個體化需求來做決定,最好是在5~6個月之間,太早太晚都不好。
對於較小月齡的寶寶,他們的消化系統不成熟,澱粉酶分泌不足,隨意添加輔食會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同時,寶寶的腎臟水平發育不成熟,6~12個月,才能發育到成年人四分之三的水平,所以不能有效地排出過多的水分和溶質。
過早添加輔食,輔食中的礦物質不符合寶寶腎臟發育水平,礦物質無法排出,就容易出現腎結石的情況。
2、奶粉不可過濃
有些家長,天真的以為奶粉越濃營養越高,為了讓寶寶長得快、長得高、長得胖,就擅自決定給寶寶增加奶粉濃度。實際上,奶粉的衝調是有嚴格比例的,太濃的奶液,反而會傷害寶寶的胃腸道,給腎臟造成一定負擔。
3、過早添加調味料
有些家長覺得,寶寶吃的這些輔食不放調味料,一點味道都沒有。而且,有人説寶寶不吃鹽沒有力氣,所以就自作主張給寶寶放鹽、放醬油、放調味品。
事實上,一歲以內的寶寶,是不適合吃任何調味料的,也是不需要吃鹽的,因為母乳、奶粉、輔食中就已經含有足夠的鈉,而鈉攝入過量,寶寶就容易發生水腫。
4、過早喝各種“牛奶”
有的家長覺得,媽媽的奶水不夠,不如給寶寶喝點市面上的“牛奶”,包括各種調製乳、酸奶、兒童牛奶、早餐奶等等。而且這些家長認為,酸奶中含有各種益生菌,寶寶喝了對腸胃還有好處。
實際上,一歲以內的寶寶,除了母乳、配方奶粉,和正常的輔食外,是不可以喝市面上的“牛奶”。這些牛奶裏面不僅蛋白質含量低,糖分含量高,而且不利於孩子的生長髮育。
5、過度補鈣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缺鈣,叫媽媽覺得你缺鈣。關於缺鈣,很多家長“中毒”太深,只要寶寶出現一些“異常”,立馬第一反應就是缺鈣,然後開始大量的補。
醫生表示,過量補鈣會導致鈣鹽沉積而形成結石,家長在不清楚寶寶是否真正缺鈣時,千萬不要自行給寶寶補鈣。
總結:關於嬰幼兒的餵養,真的需要引起廣大家長的重視,一定要嚴格按照科學方法來餵養,摒棄過去的舊思想,才能讓寶寶健健康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