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頭不挨刀,長大説話不清楚?中國家長對剪舌筋的誤解,也太太太太深了……
由於育兒知識的匱乏,新手爸媽會下意識“套用”老一輩的經驗。
聽説走路早的孩子聰明、智商高,就想盡一切辦法強迫寶寶學走路。
聽説不給寶寶擠乳頭,將來女寶會乳頭凹陷,男寶乳房會變大,就冒着乳頭髮炎,感染細菌的風險,給孩子擠乳頭。
聽説不剪舌筋,將來會影響到孩子説話、發音,甚至口吃,便不分青紅皂白就帶着娃去醫院,讓醫生給寶寶的舌頭“剪一刀”。
在家長的焦慮+個別醫生診療的雙重因素下,「剪舌筋」成了許多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進而導致這種手術被濫用,中國大量兒童也被這種濫用的不良現象,莫名其妙地捱了一剪刀……
「剪舌筋」也叫做剪舌繫帶、剪絆舌。
説的再專業點,這種手術就叫做:舌繫帶過短矯正手術。
舌繫帶就是舌頭上翹時看到的那根舌筋。
一般情況下,舌繫帶對於語言的影響很小,不會造成孩子“不説話”。
即使是舌繫帶過短,也只會讓寶寶無法正確地發出某些聲音和詞組。
主要是翹舌音(發音時需要舌尖上抬),比如“d,t,n,l”等輔音,不會造成“不説話”或者“什麼話都説不清”的情況。
但是!家長怕啊,老一輩人就更別提了。
只要發現孩子口齒不清,就立馬帶孩子去醫院「剪舌筋」。
更有個別發展落後的地區,為了防止孩子將來説話“大舌頭”,會在孩子小的時候,自行在家用針或小剪子給孩子“剪舌筋。”
天啊,這是什麼迷惑操作?!簡直拿孩子的健康開玩笑嘛!
那麼問題來了!是不是所有寶寶出生後,舌頭都要“剪一刀”?
彆着急忙慌的帶娃去醫院,先看看剪舌筋到底有啥條件吧!
正常舌繫帶距舌尖在3mm以上,舌體捲動靈活,舌尖能舐着上齶,舌體能全部伸出嘴唇外。
這種舌頭,家長就別跟風讓孩子受罪去挨一刀了!
啥叫輕度?
舌繫帶距舌尖2~3 mm,寶寶伸舌頭能捲起,但舌尖不能舐着上齶,舌體能伸出口外,伸出的舌頭,舌尖因舌繫帶輕微拉扯,會略呈W形。
喏,就跟下面醬嬸兒的,其實可以密切觀察觀察。
因為這種情況是嬰兒時期舌繫帶多呈緊張狀態,可出現舌繫帶“過短”的情況,這是暫時性的生理現象。
至於輕度的舌繫帶拉扯造成的發音問題,一般會隨着寶寶年齡的增長和乳牙的萌出,舌繫帶的附着會逐漸向口底下移,逐漸變得單薄而鬆弛,舌頭的活動度變得更加靈活後慢慢消失,所以一般不需要剪舌筋。
舌繫帶距舌尖1~2 mm,舌體捲起困難,舌尖與上齶有較遠距離,舌體不能完全伸出口外,舌尖呈較為明顯的W形。
存在這種情況的寶寶,如果出現口齒不清的情況,可能也並非完全是因為舌繫帶短的問題。
大多數是由於學語期寶寶,大腦語言中樞尚未發育成熟所致,一般會在4歲之後才會逐漸吐字清晰。
如果你家寶寶屬於中度舌繫帶牽拉,那麼就需要就醫面診,讓醫生做各項專業的評估後,再決定該不該剪。
如果寶寶的舌繫帶與舌尖齊平,舌體不能捲起、不能伸出嘴唇外,前伸都困難。
並且,當舌尖前伸或上卷時,由於繫帶過短牽拉,導致舌尖呈“W”、“V”式凹陷形,並且出現吃奶障礙、發音障礙、舌繫帶經常潰瘍等問題。
那麼就必須要儘早「剪舌筋」了,否則以上影響會越來越嚴重。
對於嬰幼兒來説,如果因舌筋短造成吃奶困難的話,則建議在6個月以內剪舌筋比較合適。
因為這段時間內寶寶的痛覺還不是很強,舌繫帶薄,手術後出血會比較少,加上體內母體抗體比較強,手術風險也小,所以在這個時間段剪是不需要麻醉、不需要縫針的。
對於剛剛萌牙的寶寶,過短的舌繫帶會和牙齒摩擦造成潰瘍,這種情況也考慮儘早手術干預。
但是,對於不存在吃奶障礙、舌繫帶潰瘍等問題的寶寶,可以觀察到寶寶4歲~5歲時,由專業醫生評估後再「剪舌筋」最合適。
因為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3 歲左右時,大約有 50% 左右的孩子存在舌繫帶過短問題。在無任何干預措施的情況下,6 歲左右這一比例下降到 6~7%。
所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舌繫帶都可以自行調整到合適的位置。
剪舌筋在寶寶局部麻醉下,被開口器撐開的嘴和撕心裂肺的哭聲背後,其實都是被人為放大焦慮的結果。
孩子捱了一刀,家長緩解了焦慮,個別醫生面對難度係數低、收益甚佳、和家長達成共識“工作”,當然特別樂意效勞了。
這種除了孩子外,皆大歡喜的手術,便促成了過度診療的死循環,以及中國式剪舌筋的濫用!
可是,各位寶媽奶爸要知道舌下的筋是舌的繫帶,那裏面都是血管和筋膜,起着營養舌頭和固定的作用。
在沒有剪舌筋手術指徵時,千萬不要魯莽給寶寶剪舌筋。否則不僅要承擔不必要的術後併發症,還會給部分孩子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