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遲遲不開口,可能是父母拖了後腿!讓娃説話早,這四件事別做
“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是寶寶語言啓蒙的關鍵時期。”
關於寶寶們開口説話的時間,家長們都會發現:不同的寶寶,他們開始説話的時間是不一樣的。
比如同齡孩子已經開始説話,有些寶寶還是一聲不吭。
生活中,一方面,對於開口説話比較早的孩子,家長們都會誇這樣的孩子是“小人精”;
另一方面,對於自家説話比較晚的寶寶,家長又覺得是“貴人語遲”,所以顯得異常淡定。
可是寶寶開口説話晚,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相較於其他孩子來説,孩子開口説話時間比較晚,那麼他們在認知、社交、情感等方面就比較弱一些。
並且今後可能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閲讀、理解、書寫等障礙會更多一些。”
因此,對於開口説話晚的孩子,在排除了遺傳、疾病等因素後,家長們需要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養育方式出現了問題,很可能是父母拖了寶寶的後腿哦~
父母太勤快,剝奪寶寶説話機會,結果導致其一直不開口説話
佳佳寶媽看到同齡的孩子都已經開口歐説話了,自家孩子閉口不言,儘管已經試了很多的辦法,讓他開口,他還是一如既往的高冷不言。
無可奈何之下,只要求助有經驗的寶媽。過來寶媽在聽完她的敍述之後,説了一個非常讓她意外的原因。
那就是平時自己和丈夫説話説的太勤快了,根本沒有給寶寶説話的機會。寶寶都沒有機會説話,他還説什麼呢?
一句話瞬間點醒了她,於是她就立馬轉變了養育孩子的方式,儘量給寶寶創造説話的機會,結果不到三天,寶寶就開始説話了。
這個案例真實的反映了,家長們對孩子的“養育方式”影響着寶寶開口説話時間的早晚,所以想讓娃説話,父母這四件事別做。
第一件事:別跟寶寶説話太矜持
“聽覺是語言學習的先決前提。”
對於寶寶來説,想要他們的語言系統發育的更快,開口説話的時間比較早,那麼需要通過他們的聽覺系統,獲取到語言詞彙的“資料”,從而為後期的語言奠定原料儲備基礎。
“研究發現,0-1歲是寶寶大腦聽覺中樞發展與成熟的關鍵時期。3歲之前是寶寶的語言發展尤其是口語發展的關鍵時期。”
因此,生活中,家長們不要在跟寶寶説話的事情太過矜持,覺得寶寶不會説話,自己一個人跟他説話的話,顯得是自己在自言自語。
但是,家長們需要明白,這種“自言自語”,寶寶經常聆聽之後,會轉化為語言詞彙的儲備,對他們開口説話有極大的幫助。
所以,家長們請放下你們的矜持,想跟寶寶説什麼就説什麼!
第二件事:別讓自己太勤快
這個世界所有的事物都處於一種不平衡的關係中,你強對方就弱,你弱對方就強。於養育寶寶而言,也是這樣。
就像上述案例中提到的,父母太勤快,把寶寶們想要説出來的話都説了,或者即時滿足了,那麼,寶寶們還有説的必要嗎?
比如寶寶想要一個玩具,他的眼神一個勁的瞄,這個時候,太勤快的家長會立即拿過來給寶寶;
而不太“勤快”的家長會停下來先問一問寶寶,“是不是想要這個啊?”
然後就等寶寶給他反饋,有時候寶寶會興奮的動動身體,有時候他們也會“咿咿呀呀”的表示“是的”……
所以,兩種父母相較之下的做法,當然是後者的養育方式能夠給寶寶提供説話表達的機會。
孩子的這種機會增多,必然會鍛鍊到他們的語言發育,從而開口説話時間早也就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了。
因此,家長們一定不要讓自己太勤快,你太勤快,孩子就會被迫變得“懶惰”,也會變得懶得説話。
適當的“弱一點、笨一點”,把説話的機會給孩子,才會讓他們主動開始説話。
第三件事:別啥都對寶寶説疊詞
在教孩子開口説話的時候,有些家長會過分依賴於“疊詞”,覺得疊詞會更符合孩子的語言系統,比如水水、奶奶、糖糖、飯飯等。
其實,如果在寶寶們的口語發展時期,如果家長們經常對孩子進行疊詞教育,第一寶寶不能夠理解大人不用疊詞的語言系統;
第二會讓他們養成今後説疊詞的習慣,可能長大後還依然把保持,難以更改。
所以為了寶寶今後的口語表達,建議家長不要經常對孩子進行疊詞語言教育。
第四件事:別總對寶寶問問問
生活中,有些家長會比較頻繁的問孩子問題,比如在教孩子認數字的事情上,“這個數字是幾?昨天有沒有提過?是忘了嗎?覺得這個數字像什麼……”
對於語言掌握不太熟練的寶寶來説,經常問他們問題,第一會讓他們產生不耐煩的情緒;第二他們覺得回答太困難,所以就拒絕回答。
因此,這樣就會造成他們不肯開口説話。有這種習慣的家長,需要多想想如何從引發寶寶的興趣出發,讓他們可以主動開口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