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3月26日上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移植倉裏,患有重型地中海貧血的雅雅(化名)躺在病牀上,一袋鮮紅的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緩緩地流入她的體內,這份臍帶血來自她的妹妹思思(化名)。當天下午,雅雅還將接受妹妹的外周血造血幹細胞移植,以重建造血系統,為了這一刻,她的父母已經苦苦熬過了整整8年。
醫生採集妹妹的外周血幹細胞
8年靠輸血為生 一家人差點被壓垮
“剛開始,我們以為是營養不好,就帶她到醫院做檢查。”雅雅的媽媽汪女士説,2013年2月,孩子出生沒多久,家裏的親戚就在嘀咕,覺得孩子面色蒼白,沒什麼血色,於是趕緊帶着還在襁褓中的雅雅到醫院做檢查。
結果讓所有人目瞪口呆,雅雅患的是重型β-地中海貧血。
據雅雅的醫生,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副教授、副主任醫師陸曉茜介紹,地中海貧血是一種遺傳性溶血性貧血疾病,在臨牀上表現多種多樣,一般分為輕型、重型和中間型等,其中重型地中海貧血的患者,通常在嬰幼兒期就出現嚴重的貧血、黃疸、發育異常、特殊面容、骨骼改變等。重型患兒自出生後每個月都需要輸血來維持身體機能,造血幹細胞移植是唯一治癒的方法。
從那以後,汪女士夫婦帶着雅雅開始了漫長而又艱辛的“求生路”。
為了一邊掙錢一邊照顧雅雅,汪女士辭掉了原來的工作,租了一個小鋪面賣化妝品,雅雅的爸爸同樣早出晚歸,開着輛小車到處賣菜,雅雅的治療費讓這個家庭格外拮据。
由於沒找到合適的造血幹細胞,雅雅只能接受輸血治療,“以前,一個月輸一次,但是現在雅雅長大了,20多天就要輸一次血,而且每次輸的越來越多,每次從0.5個單位慢慢加到了2.5個單位,還要吃排鐵藥。”汪女士説,,地中海貧血光靠輸血治療就像是一個無底洞,“這些年為了給娃娃治病,家裏簡直被掏空了。”
兩科室配合 妹妹臍帶血來之不易
然而,輸血治療並非長久之計,汪女士希望雅雅像一般的小朋友一樣健康地生活,不用吃排鐵藥、定期輸血。醫生告訴汪女士,目前,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根治地中海貧血的唯一方法。造血幹細胞移植需要HLA配型,而汪女士夫婦的骨髓不合適,在中華骨髓庫也沒有找到合適的造血幹細胞。
“同胞全相合的造血幹細胞是移植的首選,”陸曉茜説,像雅雅這種情況,家長可以生二胎,用二胎的臍帶血和外周血聯合移植,“當然,這種準備工作需要我們產科醫生和血液科醫生共同配合完成,完成一系列檢測,如果檢測合格的話,我們建議自存二胎的臍帶血。”
在婦產科和小兒血液腫瘤科的配合下,汪女士進行了早篩,幸運的是,二胎寶寶只是基因攜帶者,且和姐姐配型成功,為全相合。
四川臍血庫的工作人員復甦臍帶血
2018年5月22日上午10點左右,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產房裏,妹妹思思出生了,婦產科副主任邢愛耘教授麻利地剪斷女嬰的臍帶,並用一個採血袋將殘留在臍帶中的血液收集起來,運往四川省臍帶血造血幹細胞庫,經過一系列檢測和製備,最終凍存在零下196度的深低温液氮罐中,等待着復甦的那一刻。
從出庫到移植 臍帶血兩小時內就完成
思思的臍帶血從出庫到為雅雅進行移植,前後井井有條,只用了不到2小時。
26日上午10點20左右 思思的臍帶血到達醫院
3月26日上午9點過,四川臍血庫的工作人員將思思的臍帶血從深低温液氮罐中取出,小心翼翼地放入轉運罐,9點30專車出庫,10點20到達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進行復蘇,11點左右就緩緩輸入到雅雅體內。陸曉茜介紹,造血幹細胞移植一般控制在2-8歲,如果順利的話,過不了多久雅雅就可以出院回家上學了。
思思的臍帶血緩緩流入雅雅的體內
據瞭解,臍帶血是新生兒娩出、臍帶結紮並斷離後殘留在臍帶和胎盤中的血液,是造血幹細胞三大來源之一。根據國家衞生健康委發佈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管理規範(2017年版)》,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現已應用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地中海貧血、淋巴瘤等11大類疾病的治療。同時,在再生醫學方面,隨着基礎研究的不斷深入,目前臍帶血回輸治療腦癱、自閉症,臍帶血來源的CAR-T免疫細胞治療等研究項目也在進行中。
“建議產婦在自願的情況下考慮保留孩子的臍帶血。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不僅可以挽救自己的孩子,捐出來還可以用這份寶貴的臍血挽救其他患兒的生命,”陸曉茜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