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逼一下,你的孩子永遠不可能形成自律

沒有約束,就不會有自律
中國的好多家長,吃虧就吃虧在上了幾年學,多少懂點不知所云的所謂教育理論。比如這幾年,快樂教育,在有些家長羣體裏慢慢有了氣候。他們主張孩子要順着天性,不打罵,不壓抑,由着他們成長。唉,當錯誤地“溺愛”被包裝成了理論,好多的熊孩子就由此誕生。
當孩子徹底“熊”了,管也管不住的時候,家長們就開始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怎麼那麼自律,那麼有出息!”
但是,這世界上,有天生自律的人嗎?可以肯定地説:沒有。
為什麼?因為自律,本身是反人性的:
人性是趨利避害的。想辦法讓自己舒服,想辦法躲避讓自己不舒服的人和事,這是人的天性。
比如,早上睡到自然醒,然後躺牀上玩手機,這樣覺得舒服,這是天性;
想吃飯就吃,不想吃飯就不吃,晚上不刷牙,不洗臉不洗頭,這是天性;
如果沒有人逼着自己,那麼玩遊戲玩到天荒地老;吃飯拖延到海枯石爛;刷牙根本別想。這就是人性:懶惰、拖延、拒絕約束。
一個大人,沒有人逼一把,尚且會如此懶惰;要求孩子在不約束,不逼迫的情況下,做到自律,這不是天方夜譚嗎?
所以,孩子的自律,只能在家長的逼迫和約束下形成:
孩子想玩遊戲,但是大人制定規則,讓她只玩半小時;
孩子不想吃飯,但是大人制定規則,讓她好好吃飯;
孩子不想刷牙,但是大人制定規則,讓她刷完牙再睡覺。
如果一開始不逼着孩子,以後,就很難了。
為什麼有的孩子就那麼自覺呢?
也很簡單,有自律的孩子,一定是在家長引導下,形成了良好的習慣,達到了不自我約束就不舒服的地步。
不逼一下,你的孩子永遠不可能形成自律
孩子的自律,就是形成良好習慣
習慣是什麼?習慣,就是後天習得的心理慣性。有了這個慣性,一些小的變化都會讓人不舒服。
比如,形成了睡覺前刷牙的習慣,不刷就會覺得不舒服;形成了早起的習慣,不按時起牀就會不舒服。
我有一位同事,是從軍隊上退役的,他每天早睡早起、起牀被子都疊成方磚的習慣終年不改,十分自律。
為什麼?習慣了,行為固定了。這不就是自律了嗎?所以,要想舒舒服服地自律,就是要養成好習慣。
那如何讓孩子形成好習慣呢?
這就要靠家長管教,約束了。當然,你得講方法。天天拿着拖鞋硬逼孩子,結果往往可能適得其反。孩子不但會討厭自律,還會逆反你。所以,我們要定好規矩,積極溝通,讓孩子主動、高高興興自願做好。
以下,就是養成好習慣的四個步驟了,收好。
1、合理地立規矩
2、讓孩子充分理解規矩
3、堅定地執行規矩
3、讓孩子體會到甜頭
堅持下來,保證孩子能形成好習慣!接下來,我們會用一個實例,來説明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習慣。
不逼一下,你的孩子永遠不可能形成自律
孩子的自律,應該這樣養成
三歲的兒子平時啊,有亂扔東西的毛病,我們想讓他養成自己主動整理物品的好習慣:
第一步:家長表率+提前洗腦
孩子任何習慣的養成,首先都是看家長的樣兒。讓孩子學會整理物品,家長首先做好表率。一回家,先整理東西,分門別類存放,櫃子,格子都打上標籤,什麼東西放哪兒,井井有條。孩子亂扔東西,總有找不到的時候,媽媽幫忙找着,然後告訴他,物品要經常整理,才能更方便地找到。寶寶想不想也做個整理大師,以後,我們什麼東西都能最快找到啊?這樣,孩子的好勝心被激起來,這時候,就自然而然立下規矩,以後,你的東西自己整理,爸爸媽媽會幫你,但不會代勞,自己的事,自己做!
第二步:準備齊全+適當指導
做什麼事兒,儀式感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孩子有自己的小房間,幫助他把自己的物品歸成類;給每一類物品定一個存放的位置,如第一個抽屜,放文具,第二個抽屜,放玩具;連環畫呢,看完放回牆上的包裏,等等。
然後,就是定時檢查督導啦。孩子遇到拿不定主意的,幫幫他。這時候,家長千萬別圖省事,覺得他做得不好,我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寧可亂,寧可慢,也不要替孩子完成,否則,必將功敗垂成,半途而廢。
第三步:真誠誇獎,嚐到甜頭
一點點好的小表現,都要使勁兒誇,從整理房間誇出去。
哇,寶貝,你的房間現在好漂亮啊!
寶貝,自從你學會整理房間,早上都能自己起牀了,真棒!
真的,一個好習慣養成的過程,正是小男孩承擔責任、自我成長的過程,相信我,他會越來越好的。
好了,當有一天,孩子面對家裏的一片凌亂皺起了眉頭的時候,恭喜你,他的好習慣養成了!
不逼一下,你的孩子永遠不可能形成自律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9 字。

轉載請註明: 不逼一下,你的孩子永遠不可能形成自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