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鍾薛高31℃放1小時不化?回應怎能簡單“科普”
他們根本不清楚戳中了公眾神經的是什麼,或者不是不清楚,而是不在意。
鍾薛高31℃室温下放1小時不化,上了熱搜話題。做試驗的是一位博主,她團購了一箱鍾薛高雪糕,曬出來後,評論區粉絲説這種雪糕不容易化,她就決定做個試驗。沒想到,那款海鹽椰椰真的是1小時都不化,很多網民一見心都涼了,所謂貴有貴的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增稠劑嗎?
鍾薛高 資料圖
鍾薛高的回應有兩點,一是説明雪糕添加了極少量的食品乳化增稠劑,均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準添加,可放心食用。二是不融化是因為固形物含量高達40%,而固形物則來自牛奶、稀奶油等原材料,配方未額外添加飲用水,固形物高,水少,完全融化後自然是粘稠狀,固體無論如何融化也不能變成水。
從他們的回應看,大概他們覺得很冤,認為公眾不懂食品添加劑,看不懂配料表,所以他們以科普的姿態回應。
增稠劑當然沒有原罪,果凍、合成牛排、雪糕、冰激凌裏一直都有。以前有專業人士提醒,有一些特別濃稠的酸奶,吃之前最好先看看配料表,別誤把增稠劑當成是高品質的代表。配料表中的排序是按照含量從高到低排的,增稠劑排在倒數第二,僅在鹽的前面。只要符合國家標準,確實沒什麼好擔心的。科普之後,又帶着一點“小驕傲”,説出“固體無論如何融化也不能變成水”這種帶着明顯揶揄味道的話,就純粹是敗筆。牛奶、稀奶油都是雪糕裏的常見的原材料,如果不用增稠劑,在夏季常温中當然是液態,並非只有化成水才叫化。
毫無疑問,鍾薛高的危機公關能力比品牌營銷能力遜色得多。他們根本不清楚戳中了公眾神經的是什麼,或者不是不清楚,而是不在意。
鍾薛高從一開始,就在講一個關於“追求高品質”的故事,但這個故事連續翻過幾次車,比如宣傳不加一滴水的一款冰激凌,配料表中明確就有飲用水;宣傳只用特級紅提的一款雪糕,實際卻是散裝紅提;宣傳使用嬰兒級的棒籤,就是普通的棒籤……最後因虛假宣傳被罰。消費者可以接受價貴,但誰也不願被當成“韭菜”來愚弄。越來越多的人從單純的品牌效應迴歸到對“性價比”的拷問,這次“雪糕化了”的試驗就有着這樣的背景。
同時,鍾薛高也正在替所有潛藏的“雪糕刺客”埋單。不少消費者去便利店買雪糕,不幸中招,包裝普普通通的雪糕,買單時才發現少則十幾,多則幾十,誇張時甚至一兩百元。雪糕消費者的多數人畢竟更在乎價格,也更在意普通雪糕是不是在布貨時受到了排擠。於是,與“雪糕刺客”對應的“雪糕護衞”出現了,走低端路線的“雪蓮”雪糕被網友眾星捧月頂上熱搜。這正是一枚硬幣的兩面。
其實,雪糕冰激凌本來是競爭激烈的市場化商品,企業有定價權,消費者有選擇權,只要明碼實價,多貴都隨它。市場能接受幾十元一盒哈根達斯,自然也能接受鍾薛高,正如同樣是包,有賣十萬元、幾千元的,也有賣幾百元甚至幾十元的,單講包的質量,相差能有這麼大嗎?但各有各的用户羣,本來就不能單以原料價格去衡量。簡單地説,豐富的市場應該是各取所需的,一部分人通過購買“低價奢侈品”來達到精神上的愉悦,或是對自我經濟地位的肯定,自也無可厚非。
但不管是什麼樣的定位,都要誠信經營、明碼實價,要讓消費者覺得錢花得值、花得舒服,品牌方才能“站着”把錢掙了。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馬青
編輯 尹曙光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