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過度提醒”危害大,傷害孩子而不自知,希望你沒掉進這個坑

由 納喇曉枝 發佈於 健康

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抱怨:無論提醒了孩子多少次,他總是那樣做。對於家長來説,這些提醒完全了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並不領情,然而,這樣的提醒往往是""過度提醒""。

""過度提醒""孩子,傷害孩子而不自知,家長別不當一回事

郭女士有一個正在讀小學的兒子。平時郭女士工作不忙,經常為兒子的事情操心。小時候兒子比較調皮,稍有不留神就可能搗蛋,惹出事來也只能讓郭女士給他""擦屁股""。

兒子自從上了小學之後,調皮的性子倒是改了不少,不過有一件事情卻令郭女士煩心,那就是兒子經常抱怨她""嘮叨""。每次兒子寫作業的時候,郭女士總會有意無意地站在背後,瞧瞧他是怎麼做題的,一旦看到兒子有錯誤的地方,她會立馬提醒孩子這裏或者那裏做錯了。

剛開始兒子也是耐心聽媽媽説話,並且有錯就改,但是每次郭女士都在兒子專心寫題的時候突然冒出來糾正錯誤,這使得兒子開始非常厭煩她的做法。

這回兒子受不了了,直接對郭女士説:""媽媽,你好煩。""郭女士啞口無言,心想自己只是在幫孩子糾正錯誤的地方,是為了他的作業能夠做對、做好,怎麼反倒被兒子嫌煩了?

其實,郭女士的行為屬於""過度提醒"",這樣做危害大,別傷害孩子而不自知。

""過度提醒""孩子,將導致這4點""惡果""

1、影響孩子的專注力

這一點,郭女士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本來兒子在認真思考作業,郭女士卻總在一旁實施打斷孩子思路的""糾正""。一次兩次也許沒什麼,但是次數多了孩子自然會反感,因為這影響了他的專注力,使得他無法集中注意去做一件事。

2、沒有自主性

如果家長一味地""提醒""孩子該幹什麼,孩子就會依賴於家長的提醒,一旦沒有了提醒,他自然也不會主動去做。因為他心裏會認為,媽媽/爸爸會叫我去做的,我不需要主動去做,久而久之,孩子就變得沒有自主性。

3、產生逆反心理

對於很多孩子來説,家長的過度提醒就是兩個字""嘮叨""。孩子其實已經會自己做某件事,也能記住規矩,但是一想到家長的""嘮叨"",便故意和家長對着幹,去做錯誤的事情。

4、得不到""直接經驗""

其實這一點非常好理解,如果家長過度提醒,孩子就無法親自體驗學習,自然就得不到""直接經驗""。比如,孩子想去嘗試游泳,父母卻一再提醒遇水的危險,孩子就缺少了體驗的機會和興趣,自然就無法獲得直接經驗。

家長該怎麼避免""過度提醒""?

1、事不過三

家長牢記一點""事不過三"",教育孩子時説過的話不要反覆重複,其實家長説了兩三次之後孩子自然會記住的。反覆重複教育的話,只會讓孩子覺得煩,認為是""嘮叨""。

2、適當放手讓孩子""走彎路""

很多時候,孩子只有吃了苦頭和挫折才能長記性。家長與其過度提醒,不如適當讓孩子走走彎路,吃了苦頭和受了挫折之後,孩子自然就會小心,不犯同樣錯誤。

小貼士

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這樣的過度提醒可謂屢見不鮮。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可是有時候反而會好心辦壞事,希望你沒掉進這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