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放養”和“精養”的孩子,參加工作後,差異會浮出水面
童年的成長環境,對孩子今後的生活影響很大。
孩子成長的過程,就是他們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所有的經驗都要經歷從無到有的過程,當孩子有了一點點長進之後,父母會比孩子更加欣喜若狂。
或許是因為事先沒有任何準備,孩子的成長好像是一蹴而就的過程,或許是父母沒有預期到這個結果,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如今,精養成為常態
家長對孩子的預期越來越高
科學育兒不再是一句空喊的口號,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嚴格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家長對孩子的預期也不斷上升,畢竟生活條件和教育的重視程度是重要的改變內容。
每個孩子在出生的時候,都承載着全家人的希望,成龍成鳳好像已經成為一種道德綁架。父母給孩子提供絕佳的學習環境,就會要求孩子的成長不辜負自己的付出和心血。
並且,家長們不敢在孩子身上打賭,按照以往的教養方式進行干預,明知道已經落後和過時,還讓孩子成為無辜的小白鼠,這的確不是家長們能夠做出來的選擇。
孩子早熟也讓家長看到了希望
或許是因為日常飲食中添加了過多的添加劑和化學成分,或許是因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刺激更新鮮,現在的孩子總是會表現出早熟的行為,包括思想上,也包括行為舉止。
也是因為這種改變,讓很多家長看到了希望,如果我稍事調整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會改變孩子的成長呢?説不定還能夠有意外收穫。更是成為家長為所欲為一言堂的輔助品。
小時候“放養”和“精養”的孩子,參加工作後,差異會浮出水面
放養這個詞,最早應該是出現在畜牧業,牧民們在總結了以往的經驗後發現,不限制動物自由活動的範圍和時間,可以得到更好的收穫。肉質更緊實,品相更佳。
相比於那些被圈養的動物來説,帶給自己的利益也是無法相提並論的。並且變成了放養之後,人力投入也會得到緩解,多種情況綜合下來,還是放養更好一些。
慢慢的,這種概念也被遷移到了育兒這件事情上,專家把放任孩子自由成長的方式定義為放養,而那些要求孩子嚴格遵守規定,寸步不離的方式定義為精養。
就算是沒有相關的經驗積累,就是參考畜牧業最初的結果,也會投放養一票吧!
創造力方面:小時候放養的孩子表現更好
因為從小是被放養,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問題都需要孩子一個人面對和解決,或許是孩子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或許是孩子被迫成長,真是找不到父母的身影,幫不上任何忙。
但最終的結果都是正向積極的,他們具備創造力和發散能力。因為腦回路不同,面對相同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們給出的解決方案也是有所差別的。就算是在後續的學校教育中會受到一些限制,但在沒有標準答案存在的問題面前,創造力還是可以隨時被啓用的。
而那些從小被精養的孩子,他們不喜歡也習慣解答沒有唯一答案的問題,哪種無答案可以參考的感覺,會讓他們產生莫名的緊張和不安,不自信也是常見的表現。
執行能力:精養的孩子執行能力強
工作當中的執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關乎着老闆給你的評分和你未來發展的走向,畢竟老闆只在乎KPI,執行能力往往就是和結果掛鈎的,但是對於員工本身來説,執行能力越強,壓力就越大。
這種要求對於從小被放養的孩子來説,是很難忍受的。工作時間、工作方式都受到限制,讓他們自己覺得自己就是一個完成指令的機器人,沒有任何感情存在的機器人,遲早是會崩潰和反抗的。
今日小結:
你會選擇哪種教育方式來教育你的孩子呢?歡迎和我們一起分享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