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不是壞事 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孩子叛逆在成長過程中,主要有3次明顯的時期:
第一次是常説的“可怕的兩歲”,典型的什麼都“不”:
寶貝吃飯嗎?不!
寶貝洗澡吧?不!
那我們今天不洗澡了?不!

衣服穿不上,不穿了!哭;
給他的東西不是他選的,不要!哭……
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試問哪個媽媽不崩潰呢?
但如果這時你的孩子開始説“不”,我卻要恭喜你:這説明孩子的大腦和思維已經開始發育,有獨立的想法了。
叛逆不是壞事  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第二次就是“七八歲狗都嫌”的年齡段:

特別愛頂嘴,説他一句,能回你十句,還説得頭頭是道:
-做作業的時候,不要看電視!

-那你不要在我做作業的時候看電視呀,你看電視,我也會想看啊,你不想讓我看,那你也別看呀……
可實際上,這説明孩子邏輯性正在變強,希望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所以才會和我們辯論、抗爭。
叛逆不是壞事  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第三次就是青春期,也讓父母最頭疼,一般在孩子12-15歲之間:
孩子回家後時悶悶不樂,吃完飯就把自己關進房間裏去,完全不跟父母交流。
這時候,孩子已經有了獨立人格,也希望有更多私人空間,很多事不願與父母説。
但這恰恰正是,孩子長大成人的最大前兆。
叛逆不是壞事  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莫言曾説:
“我崇拜反叛父母的孩子。”
因為敢於反叛的孩子,更加獨立自主,未來也更有主導人生的能力。
所謂的“叛逆”,或許只是父母給孩子強加上的“罪名”。



著名的教育學家洪蘭説過:
“要想孩子聽你的話,一定要和孩子建立好關係。”
很多時候,不是孩子非跟我們對着幹,而是原本良好的親子關係,在悄然之中早就出現了問題。
而如何維繫好親子關係,讓孩子成長得更好,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投入更多心血了。
那麼家長如何跟叛逆期的孩子溝通比較好呢?
叛逆不是壞事  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尊重、換位思考
“我是你爹/媽,你必須聽我的。”
平心而論,自己小的時候,咱爸媽這麼説咱們自己,咱們自己會聽嗎?
把我們換到孩子的位置,感受一下孩子的處境。
一味站在上位者姿態去命令孩子,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也有自己的自尊心,而且是很脆弱的。
當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跟你不同的時候,不妨試着慢下來,平靜一下情緒,去聽聽孩子的思路和角度是什麼樣的。
如果孩子錯了,向他明確指出哪裏是有問題的。
比方説《爸爸去哪兒》裏的楊爍對兒子就特別嚴厲,全程黑臉。
7歲的小朋友已經學會了看爸爸的臉色,學會了小心翼翼。
叛逆不是壞事  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叛逆不是壞事  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如果可以換一種交流方式,給到孩子更多的耐心和温柔,想必會起到更好的效果。
希望你可以做一個引領者,而不是命令者。
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真正找出癥結所在,會比直接命令孩子更有威信。
以身作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其實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教育效果才是最好的,比説一百次還要更管用。
我們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強求孩子自律,趕孩子回去做作業,這站得住腳嗎?
孩子拿這個懟你,你有話講嗎?
現在的小孩還不是我們那個時代,拿父母的架子壓他們,是壓不住的。
想讓孩子愛上讀書,首先我們自己得做好榜樣啊。
獎罰分明
獎罰分明也是面對孩子叛逆時的一種好方法。
其實很多孩子叛逆,是因為不知道做事情的界限在哪裏,而獎罰分明可以很好地幫助孩子明事理、懂界限。
舉個簡單的例子。
菲菲的幼兒園同學瑞瑞,已經三番五次把玩具汽車摔壞了。
瑞瑞媽每次都説:你再摔壞就再也不給你買新的了!
結果沒幾天,瑞瑞的手上還是多了輛新的玩具汽車。
也許這樣的錯誤是無傷大雅的,但是“説一套做一套”的瑞瑞媽,在瑞瑞犯錯的時候又怎麼管教他呢?
因為他根本不知道做事的界限在哪裏,反正媽媽是會原諒他的。
叛逆不是壞事  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愛孩子也必須建立在規則的基礎上,這樣在叛逆的孩子面前,你才有話語權。
每個孩子,都有叛逆期。有的父母視它為洪水猛獸:
“怎麼可以不聽父母的話!”

“怎麼可以頂撞父母!”
但其實,叛逆期是父母的禮物,是一件超級正常的事。
與其惱怒,不如開開心心地,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叛逆期,你將收穫一個温暖的孩子。
叛逆不是壞事  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德國作家黑塞説過:
“任性,是一種被低估的美德。”
成長的過程,永遠會伴隨着分歧和挫折,不論是對孩子,亦或是對父母,都是一種磨練。
跨過去了,我們便獲得全新的收穫,成為更好的自己。
如果你真的愛孩子,就要愛他們的全部,包括不完美的部分。

這才是我們為人父母,最基本的職責,不是嗎?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4 字。

轉載請註明: 叛逆不是壞事 是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