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被迫式”帶娃洗澡,拎領子大飛腳,網友:不用看肯定是兒子
之前上大學的時候南方的小夥伴們都不理解,為什麼家裏明明有浴室還要去公共浴池洗澡,她們哪能體會到去洗浴中心的快樂?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在家裏簡單衝一衝,哪比得上在公共浴池痛痛快快洗一次來得舒服呢?清潔身體是“剛需”,有孩子的家庭,往往是“拖家帶口”去洗澡。
在我們傳統印象中,帶孩子洗澡是個細緻活兒,通常要由媽媽來負責,如果不是萬不得已,其實媽媽也不放心把孩子交給爸爸,粗心的爸爸自己都洗不乾淨,照顧孩子指不定會怎麼糊弄事兒呢。
但是有一種情況是例外,哪怕媽媽有100個不放心,還是得乖乖把孩子交給爸爸,那就是小男孩長大之後,就不能再進女澡堂了,只能由父親領走,走進男賓室。從一定程度上説,帶兒子去男澡堂,可謂是東北特有的“成人禮”。
東北爸爸”被迫式“帶娃洗澡,拎領子和大飛腳
一位帶着孩子去洗澡的東北爸爸因此火了,畫面中的這位爸爸,一看就是讓老婆逼着,不情不願地帶着小孩來洗澡,好不容易給這個小娃娃洗乾淨,可把爸爸累壞了,從他的表情上就流露出了幾分不耐煩,想着快點把這個“麻煩精”還給媽媽。
家裏的“母老虎”不在身邊,爸爸的地位一下子就上來了,連包都不愛拿,而是甩給孩子,小傢伙跟在爸爸屁股後邊顛顛地走着。爸爸扛着澡盆,雄赳赳氣昂昂地在前面帶路,一回頭看到了跌跌撞撞的寶寶,就這麼幾步路,你怎麼走得這麼慢呢?
急脾氣的爸爸,先是給了寶寶一個“飛腳”,結果孩子走得更慢了,爸爸乾脆直接拎着孩子外衣的帽兜把他提了起來,助他一臂之力。
媽媽就坐在遠處拍視頻,把爸爸的“犯罪證據”全程錄像。潛台詞就是∶帶孩子洗個澡就這麼不耐煩,我天天精心照顧,也沒像你這樣啊。你等回家以後,有你好果子吃的。
男娃到了一定年紀,不能再進女浴室是規定
對於爸爸的各種小動作,網友們紛紛評論道,不用看臉都知道這肯定是個兒子,換個女兒試試?直接抱着走,哪還捨得用腳踢?
話説回來,這家人還是很自覺的,哪怕爸爸心裏有一萬個不樂意,也知道男孩子大了,不能進女浴室了。
前段時間,同樣是發生在一個洗浴中心,有一位媽媽帶着哭泣的兒子引來眾人圍觀。原來這位女士是位單親媽媽,想帶兒子好好來洗個澡,但是因為孩子年齡已經偏大了,工作人員不允許她把兒子帶進女浴室。
本來已經做好充分心理準備,幻想着戲水場面的小寶寶突然被嚴肅的阿姨拒絕入內,一時承受不了這個變數,滿心的委屈化作眼淚,在洗浴門口控制不住情緒大哭起來。
為自己單親身份感到愧疚的媽媽,沒有捨得斥責孩子,而是耐心哄勸。看着無奈的年輕媽媽哄着傷心的小寶寶,在場的人雖然十分同情,卻也無可奈何。
兩歲以後的孩子,不適合與異性共浴
在前些年大家還沒有意識到孩子產生性別意識的重要性的時候,許多媽媽都會選擇帶着孩子一起進入女浴室,當時的人們見怪不怪,很少有因此發生衝突的。
但是如今隨着大眾越來越自覺,洗浴場所制度也越來越嚴格規範,媽媽帶較大的男孩進入女浴室的情況已經非常少了。對於單親家庭來説,這種制度雖然比較為難,但確實是為了保護其他客人的隱私,也是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考慮。
通常來講,人的一生有兩次性別意識啓蒙,一次是在三週歲左右,一次是在青春期。
通常幼兒在兩歲左右,已經開始明白了男女的分類,此時就不適合帶入異性浴室了。他們在三四歲的時候會觀察身邊人,從別人身上明確與性別相關的典型特徵,並且非常願意模仿,使自己形象與同性表現一致。
不要覺得小孩子記憶力差或是什麼都不懂,有媒體採訪過一批成年人,其中大多數的人坦誠小時候有被帶入異性浴室的經歷,並表示這樣的經歷並不是什麼美好的回憶,其中有一部分受訪者承認,這種記憶對其性別意識造成了一定影響。
爸爸帶兒子洗澡,媽媽帶女兒洗澡是正確的選擇,這可以讓孩子更直觀地瞭解自己的身體構造,有助於讓孩子對男女生理特徵、着裝、舉止形成全面認識,固定心理性別,是性別啓蒙教育中關鍵的一環。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