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玩笑”逗樂了家長,卻傷了孩子,有些話別再對孩子説了

很多寶媽表示喜歡帶着自己的孩子出門,走親訪友,認識其他的孩子,同時親朋好友之間也會對孩子進行逗樂,以此成為一種談笑的方式。

這樣的逗樂方式,對於孩子而言,並不是有益的教育,而是一種傷害。看起來似乎是無關痛癢的行為、話語,對孩子進行逗弄,讓孩子哭泣,在看到孩子手足無措,驚恐萬分的時候,便哈哈大笑。孩子還小,不懂得玩笑的輕重,往往會將玩笑當真,弄巧成拙。

“中國式玩笑”逗樂了家長,卻傷了孩子,有些話別再對孩子説了

生了二胎之後,對大寶進行威脅,大寶聽了哇哇直哭,親戚卻笑了

文文在有了大寶之後,想着要二胎,這不,正好國家開放了二胎的政策,讓文文有機會能夠生育第二個孩子。於是在精心的準備下,終於迎來了第二個孩子。全家人對這個孩子喜出望外,十分的疼愛。這時候的大寶,覺得家裏人都圍着妹妹轉,自己似乎被冷落了,於是經常會吵鬧着要引起家裏人的注意,想讓家裏人的目光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上。

在妹妹一歲的週歲宴會上,媽媽宴請了很多親朋好友,一起為孩子慶生,大寶並沒有表現得很開心,認為這是對妹妹的特別寵愛,自己過生日的時候,都沒有這麼隆重的儀式。

在場的親戚看到了大寶不開心,對大寶説:“就是你妹妹搶走了你媽媽對你的愛,你要是不聽話,媽媽就只要妹妹不要你了”大寶聽了親戚的話之後,信以為真,認為真的是妹妹的錯,才讓媽媽不愛自己了,於是哇哇直哭了起來。

“中國式玩笑”逗樂了家長,卻傷了孩子,有些話別再對孩子説了

大寶開始焦急地尋找着媽媽的身影,但是媽媽迎合着親戚們一起哈哈大笑,也沒有反駁着親戚的言論,大寶顯得更加的無助,怎麼哄都哄不好,邊哭邊抽噎地問:“媽媽,是不是真的不愛我了”。

看到這樣的場景,就有網友表示:“這樣逗弄孩子的人特別討厭,但是又是鄰居親戚不好説什麼,最討厭的是説什麼有了二寶就不要大寶,不親大寶的話。討厭死了”。

在很多家庭中,會存在着逗弄孩子的情況,孩子的內心是純真和善良的,不懂得分辨這樣的是非,經常會因為大人一句不經意的“玩笑話 ”而哭泣,甚至失去安全感。

“中國式玩笑”逗樂了家長,卻傷了孩子,有些話別再對孩子説了

其實像上面這種“中國式玩笑”,是很多大人用來逗弄孩子的方式,但是往往,家長被逗樂了,卻在無形當中傷害了孩子。

就好像是人們在馬戲團中看着小丑的滑稽表演一樣,人們能夠被小丑的表情或是行為而逗笑,但其實小丑內心卻飽受折磨。很多家長向孩子取樂的方式,就是利用着孩子的自尊,取悦眾人,傷害了孩子。

“中國式玩笑”逗樂了家長,卻傷了孩子,有些話別再對孩子説了

所以,“中國式玩笑”不值得提倡,不想傷孩子孩子,家長有些話不要再以玩笑的方式對孩子説了。

第一句:爸爸媽媽不要你了

在生活中,有了二胎的家庭,經常會這樣逗弄大寶,説有了二寶之後,就不要大寶了,將會引來大寶的不滿和哭泣,讓眾人歡笑。這是一種以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為前提的方式,會在孩子的內心埋下深深的不安。

“中國式玩笑”逗樂了家長,卻傷了孩子,有些話別再對孩子説了

因此不要對孩子説這樣的話,家長在孩子心中是具有一定的分量的,孩子會渴望得到家長的愛。當父母發現孩子的親戚在逗弄孩子,不要礙於情面不阻止,只會讓孩子受到更深的傷害。

第二句:你是撿來的

有些孩子不明白自己是怎麼來的,很多父母不懂得該怎麼對孩子講述孩子的由來,因此對孩子講,你是撿來的,是垃圾桶裏撿的。這樣的話同樣會傷害着孩子的自尊和內心,讓孩子不懂得該怎麼處理。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從而對家長失去信任。

“中國式玩笑”逗樂了家長,卻傷了孩子,有些話別再對孩子説了

第三句:你沒有弟弟/妹妹聰明

有些人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進步,會對孩子説:“你沒有弟弟/妹妹聰明,他們都比你厲害和聰明。”

這樣拿孩子進行比較,會讓孩子失去自信,活在別人的陰影中,使孩子變得自卑,阻礙孩子前進的步伐。因此,不要無理由地逗弄孩子,用孩子的傷害來取悦自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87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式玩笑”逗樂了家長,卻傷了孩子,有些話別再對孩子説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