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黃學者劉維談“立秋節氣與養生”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岐黃學者劉維談“立秋節氣與養生”

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岐黃學者、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 劉維 天津中醫藥大學供圖

中新網天津8月6日電 題:岐黃學者劉維談“立秋節氣與養生”

作者楊子煬 孫玲玲

北京時間8月7日20時29分將迎來立秋節氣。《曆書》中載:“鬥指西南維為立秋,陰意出地始殺萬物,按秋訓示,谷熟也。”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每年公曆8月7日至9日交節,立秋時節北方多地民間都有“貼秋膘”的説法,希望通過飲食來彌補因苦夏而減輕的體重,以迎接寒冷季節的來臨。

為了弘揚中醫養生與防病文化,讓公眾瞭解和掌握節氣養生的知識,天津中醫藥大學邀請國家衞生健康委員會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岐黃學者、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劉維談“立秋節氣與養生”。

調理膳食滋陰防燥

劉維教授指出,立秋以後氣温下降,苦夏的人也胃口大開,開始本能地為迎接冬季作儲備,但此時不宜過食肥膩的食物。盛夏的餘熱未消,濕氣未散,若過食肉類加重胃腸負擔,則易出現反酸、腹瀉等胃腸道症狀。秋季各種水果上市,瓜果雖好,但應謹記“秋瓜壞肚”,在享受美味的同時應有所選擇和節制,以防損傷脾胃陽氣。燥氣當令,容易耗傷津液,出現皮膚皸裂、口鼻乾燥、口渴咽乾等症狀,人也更易發生感冒。因此要注意滋陰防燥。飲食當堅持“少辛多酸”的原則,以清潤、收斂為主,儘量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散之物,多吃一些甘味、酸味的滋陰潤肺之品,如蜂蜜、銀耳、雪梨、百合、荸薺、甘蔗、蓮藕等;還可輔以沙蔘、麥冬、石斛、木耳、百合等養陰生津潤肺的中藥煮粥煲湯飲用。

調節情緒謹防憂鬱

劉維教授介紹,秋季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秋季草枯葉落,風雨淒涼的景色易勾起人們心中悲傷、垂暮之感,產生憂鬱、惆悵等情緒。因此,秋季要收斂神氣,舒暢情志,培養樂觀精神。尤其是老年人更應心情平靜,要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防止情緒大起大落。可積極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社會活動和體育鍛煉,以排解不良情緒。

調攝起居秋凍斂陽

劉維教授建議,立秋以後,天氣涼快,又是收穫的季節,人們的工作量增加,但是白日變短,使得人們的工作強度相對變大,因此常有“秋乏”的説法。劉維教授提醒,此時應當注意調整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宜“早卧早起”。天氣轉涼,但宜薄衣禦寒,適時逐件增加,也就是所謂的“秋凍”。“秋凍”順應了“陰津內蓄,陽氣內收”的需要,避免陰津、陽氣過度外泄,提高機體耐燥禦寒的能力。正所謂“百病從寒起,寒從腳下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7 字。

轉載請註明: 岐黃學者劉維談“立秋節氣與養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