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經常“軟硬不吃”?那是犯了教育大忌,再不改變可能毀了孩子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健康

從寶寶降生在這個世界上的那一刻,爸爸媽媽們就開始漫長的養育過程,從擔心吃喝到培養成材,一直都存在讓寶爸寶媽們幸福而苦惱的事情。

看着寶寶可愛又聰明,作為父母的我們自然是欣喜萬分,可是遇到寶寶不聽話的時候,當父母的也是真的頭疼。

這時候,怎麼教育孩子,就成了“老大難”問題。

三歲孩子“軟硬不吃”,“訓斥”“安撫”都不好使

小米是鄰居家三歲的小朋友,最近聽小米媽媽吐槽:“我們家孩子現在一點也不聽話,讓他幹什麼非不幹,我是什麼招兒都用了,都説教育孩子的軟硬皆施,我是細聲細語講了道理,也兇巴巴地訓了孩子,都不好使。我都快愁死了。三歲就這麼難管,以後可咋辦?

聽到小米媽媽的吐槽,我一開始並沒有在意,直到後來聽到小米爸爸媽媽吵架,我才發現小米“難管”的原因,説到底還是出在了小米媽媽的教育問題上——

教育時“軟硬”皆不達標

小米媽媽所謂的“軟”就是“哄”,好話説了一車,往往還要加上“利誘”,寶寶不光不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還會給寶寶一種“只要下次再這樣做還會有獎勵”的錯覺。

而小米媽媽所謂的“硬”又屬於過分的懲罰,通常會讓寶寶感受“皮肉之苦”,雖讓寶寶心生忌憚,但是並不能真正理解做事的原則。所以在沒有固定原則的情況下,寶寶很可能一犯再犯。

教育的“軟硬”隨心情而定

小米不聽話的時候,即便是同一件事,小米媽也沒有用同一種原則和態度對待小米,有的時候小米媽心情好,對待小米的態度也就好,會很有耐心地跟小米好説歹説“不能這樣做”,但是有的時候因為大人心情不好,在小米犯錯時也就會疾言厲色的訓斥

就像小米媽媽説的,軟硬皆施原本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法寶,可是並沒有正確使用,反而讓孩子不明白自己做事的規則和底線。在孩子眼中看到的是大人的原則一直在改變,所以孩子做起事來也沒有統一的規則能夠遵守。

父母教育不統一,有人“軟”有人“硬”

小米的爸爸和媽媽對待孩子的態度十分不統一,小米媽媽還會訓斥孩子,可是小米的爸爸卻十分護着小米,看到小米做錯事通常都會説:“孩子還小,大了就懂事了,不要太苛求孩子。”

當孩子有堅定的“靠山”的時候,自然不會再害怕其他人的管教,久而久之,孩子會變得越來越皮,越來越不好管教。有的孩子還會出現“看人下菜碟”的情況,在不同家長面前表現出不同的狀態。

兩條原則幫助父母解決孩子“軟硬不吃”問題

孩子犯錯的表象之下,很可能只是因為他在吸引大人的注意力,希望獲得更多關注,所以從小幫助孩子建立原則和底線變得格外重要。

★細化孩子行為原則,制定獎懲標準

孩子犯錯時,要把孩子做錯的每一個細節掰開了分析指正,不要籠統地説這樣做是“好”還是“壞”,太小的孩子不能夠準確分別“好壞”的定義。

事先對孩子説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可以拿到什麼樣獎勵或是懲罰,利用獎懲制度幫助孩子理解做每一件事的標準和底線,但是要注意説好的獎懲不可以臨時打折扣,不然會使孩子認為規則是可以隨時改變的,不需要過分遵守。

★一人管教時,其他人避免打斷插嘴等情況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最忌諱多人意見不統一,尤其是父母之間,在其中一人管教孩子時,如果另一個人立刻提出反對意見,直接會導致孩子養成隨便插嘴和頂撞父母的習慣。

兩個人最好要在管教孩子之前就能夠統一意見,然後派一個代表與孩子溝通,在孩子心裏建立權威意識,能夠保證孩子對自己做錯的事情足夠重視在此程度上也會主動去反思自己

現在的寶貝們真是越來越聰明瞭,很多寶寶都可以精準地抓住父母的弱點進行“小破壞”,許多時候讓父母哭笑不得也無可奈何,但是正確的育兒將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父母們一定要重視起來,選定方法、堅定執行才能夠讓寶寶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