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開學,外甥與舅舅分到一個班!看到舅舅的待遇,太真實了
隨着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已經步入中年的家長們又開始蠢蠢欲動起來,很多家庭都選擇了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之下再要一個孩子,這也就導致了很多家庭兩個孩子之間的年齡差距非常大。
有一個二胎家庭就是這樣的情況,媽媽與女兒在同一年生下了孩子,明明年齡一樣大,但是女兒的孩子卻小了一輩。這兩個孩子從小在一起玩樂,就像真正的兄弟倆一樣。
到了上學的年紀,兩個孩子進入了同一家幼兒園,而老師又把他們安排進了一個班級,可能是女兒告訴過自己的孩子一定要保護小舅舅,所以這個小男孩表現得像個小大人一樣。但是小舅舅的表現就不那麼好了,剛去幼兒園的時候,因為不會自己吃飯,而這位小舅舅也沒有養成自己吃飯的習慣,所以同班的小外甥就擔當起了餵飯的責任。
小外甥來到了自己的舅舅面前,舀了一勺飯放到了小舅舅的嘴邊,這位小舅舅就乖乖的張開了嘴巴吃了起來。就這樣,兩個人你喂一口,我吃一口,慢慢地就把飯吃完了。整個過程和諧温馨,非常有愛。
老師看見了這有趣的一幕,還特意錄製了視頻,家長們看見了也是感慨萬千,怎麼舅舅和外甥的角色互換了呢?不是應該舅舅照顧外甥嗎?看得出來,這舅甥兩人相處的非常和諧,感情很好。作為外甥能夠這樣照顧自己的舅舅,看來在家中他們的媽媽們應該是告訴兩人去了幼兒園要互相幫忙,互相照顧。看來身份高一輩還是有好處的,這個小舅舅可以從小就有這樣的待遇,看來註定以後自己的小外甥都要這樣照顧自己了。
相關閲讀:
如何可以讓孩子慢慢學會獨立
媽媽都想要保護好孩子免受任何傷害,但隨着孩子漸漸長大,他們更需要媽媽的放手,讓他們獨立去探索和成長。
不要強迫孩子
父母不能低估孩子的能力,但也不能強迫孩子做他能力未達到的事。
我們想讓孩子嘗試新的東西,變得更獨立自主。可是如果他們還沒有準備好,我們就去強迫。這可能會事與願違,讓孩子感到挫折和失敗,而不敢進行新的嘗試,他們就會更加依賴我們。
可以先讓孩子選些簡單的任務來做,比如説收拾玩具、鋪牀,或者把書放進書包裏等等。
讓孩子更有參與感
想讓孩子更獨立自主,可以讓他們參與做一些家務,比如擺放餐具,給植物澆水等。
讓孩子參與做家務,會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參與和貢獻是很重要的,這會讓孩子在不同的角色裏成長。
給獨立訓練設置固定時間
固定的日程安排會幫助孩子成長,在學習獨立時也不例外。每天可以固定一個時間段來讓孩子嘗試新的技能,比如説疊紙巾,擦桌子等。
當孩子做好後,父母一定要及時讚揚孩子,但是要讚揚孩子為了完成任務做的嘗試和努力,而不是讚揚結果,這會讓孩子更願意嘗試。
讓孩子來做決定
根據孩子的能力情況,你可以逐漸嘗試讓孩子做一些決定,這樣孩子就知道他的想法是被重視的。比如,你可以讓孩子決定是要吃蘋果還是香蕉?出門時是要穿紅色還是藍色的鞋子?
准許孩子做決定會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有掌控感,更會鼓勵他們願意獨立思考。
給孩子適時的支持
讓孩子獨立並不意味着不管孩子,當孩子需要幫助時一定要及時幫助他。比如孩子受傷了,或者孩子感到害怕,提供幫助並不會阻礙他變得獨立。
孩子在感到安全、平靜的時候,會去嘗試更加獨立。讓孩子感到舒適,給孩子關心,這些不是鼓勵獨立性的敵人,恰恰是走向獨立的最好支持。
當然,支持孩子也並不意味着當孩子感到沮喪時馬上衝進去把事情變得完美,而是要去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
不再使用寶寶語
人們接受到什麼樣的語言對待,就會決定他是什麼樣的生活狀況。孩子也是這樣。
所以,不要再用寶寶的呀呀學語和他們説話了,用正常成人之間的語言來進行表達。比如説,不要問“要不要喝水水”,而是問“你喝水嗎?”。
尋求孩子的幫助
大多數時候孩子都要依賴父母。佳禾早教師建議,你也可以請孩子幫你。
比如拿個東西,或者研究一個玩具怎麼運轉的,你可以説,“我不知道怎麼做這個。你有沒有主意?” 或者簡單的説“你可以幫我嗎?”,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重要,他們也會為此而驕傲,這會增強他們的自信,讓他們更願意獨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