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跟“打”有關係,他們覺得如果家長不嚴厲的話,孩子就不會成才,“棍棒出孝子”也是這個道理,所以有些孩子的成長經歷其實並不美好。
在中國很多家長都喜歡運用這種方式去教育孩子,但對於很多國外的家長來説,他們是禁止以這種“打罵”的方式教育孩子的,但不管哪種方式,其實都是可以教育出一個比較優秀孩子的。
或許是思想觀念的不同,
每個家庭養育孩子的方式也都不相同,但是不管什麼樣的方式,家長都應該有自己的原則,同時也不要總是去打罵孩子,畢竟家長這樣的舉動其實也會讓孩子的心理受到傷害。
01“經常捱打”的孩子
強強的父母可以説非常嚴厲,從小到大強強都是在父母的威嚴之下長大的,因為強強本來就比較調皮,所以家長也會經常為了懲罰孩子而打他。
一旦孩子犯了錯誤,家長肯定會“打”孩子一頓,但是孩子本性性格其實比較沒心沒肺,所以即便是被父母打了之後,強強第二天依然可以生龍活虎,根本不在意家長的這點打罵。
雖然強強變得越來越積極樂觀,但是卻也有一些暴力傾向,情緒也容易出現問題。
02“從不捱打”的孩子
小宇從小到大都比較聽話,而他的父母也都比較温柔,基本不會對孩子大喊大叫,所以孩子的性格也變得非常温柔。
但小孩子都會有調皮的一面,這個時候家長也不會直接訓斥或者打孩子,而且跟孩子講道理,進行理性的教育,孩子也會慢慢改掉自己的毛病。
小宇現在也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孩子,而且深受老師家長們的歡迎,人緣也非常好,雖然平時可能有些膽小,但是卻非常聽話。
兩個孩子長大之後差別很大
很明顯這兩個孩子長大之後差別很大,“經常捱打”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堅強,而“從不捱打”的孩子也變得非常優秀
。
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般在於兩個孩子的性格有着很大的不同,家長運用的這兩種教育方式都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專家還是稱:儘量別再打孩子了,家長還是需要重視起來的。
家長的性格很容易影響到孩子,孩子即便非常調皮,家長也不能通過這種方式去教育他們,雖然這種方式是最直接有效的,但孩子也容易變非常暴力。
做好親子關係的小建議,希望我們共勉。
1.媽媽做好媽媽的工作,爸爸做好爸爸的事情。媽媽是温柔的港灣,温和而堅定的跟孩子説話,爸爸是踏實的靠山,給寶貝支持和保護,陪他們遊戲和運動!
2.跟孩子親密有間。不要捆的太緊,讓孩子做他們應該做的事情,讓他們和更多的人接觸。
3.不要用自己的情緒影響孩子的判斷。有情緒的時候,遠離孩子,控制好情緒再回來跟孩子溝通。
4.互相監督,互相幫助,親密溝通,共同成長,向孩子請教和學習!
5.找到接納自己,肯定自己的方法,不斷練習,不把未完成的願望和不切實際的期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
6.陪伴孩子的時候,少説話,多聽話;少拒絕,多接納。越是挑戰你權威的,挑戰你底線的,越要嘗試着去接納,去消化。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不要互相的埋怨、或者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時間浪費在不重要的事上,我們更應該從現在開始,努力做好這幾點,讓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