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你不養我小,我憑啥養你老?”不孝子的背後,是父母的咎由自取

由 由振山 發佈於 健康

經常聽到有些老人抱怨子女不孝順,辛辛苦苦把孩子養大現在自己老了卻被他們“嫌棄”。

初時很為老人打抱不平,等弄清了事情的原委後,心裏卻是五味雜陳。

鄰居王叔叔年輕時風流倜儻,喜歡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孩子十多歲時與妻子離婚不知去向。因此,孩子從小就跟着母親一起生活,過早地品嚐了生活的艱辛。

所幸的是,孩子沒有被生活壓垮,反而在大學畢業後順利地找到了工作,有了獨立自主的能力。

這時,孩子的父親卻找上門來,説自己年邁體弱要求得到孩子的贍養,被孩子憤怒地拒絕。

面對父親的要求,孩子認為父親從小就拋棄了自己,沒有盡到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現在老了卻要自己贍養,於情於理都很不公平。

在親戚長輩的勸説下,孩子被迫勉強地接納了父親,但內心非常不樂意。

因此,他從來對父親就沒有好臉色。

萬事皆有報應,不知道這是不是王叔叔的報應,如果説是報應的話,那也是王叔叔的咎由自取。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有這些現象,導致孩子長大後會“嫌棄”你:

缺乏家庭責任心

對家庭缺乏責任心的父母,只顧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把孩子視作“負擔”。

有的父母對子女不好,沒有盡到撫養照顧的責任,更缺少家庭的教育;

還有的父母感情不合經常吵鬧,導致子女受人嘲笑和冷遇,產生害怕和恐慌的心理。

這樣的家庭成員之間關係緊張互不信任,沒有很深的親情感,孩子對父母極度怨恨和不滿。

他們長大後自然也缺乏對父母的責任感,即使有能力也不情願照顧和贍養父母,甚至想方設法地拒絕父母。

缺乏對子女的陪伴

如果父母缺乏對子女的陪伴,對孩子冷漠、不理不問會使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產生得不到關愛、無人理解和支持的想法。

由於缺乏安全感,漸漸形成內心自卑、陰暗和不敢面對社會的人格,對孩子的未來成長是一種極大的傷害。

特別在孩子年幼時,無人陪伴的痛苦是一道很深的烙印,可能成為孩子內心一道揮之不去的陰影,長大後的孩子因為缺少親情也會對父母不管不顧。

缺乏對子女的耐心和愛心

有的父母不懂孩子的心理,信奉“棍棒教育”,對孩子太過嚴厲經常打罵,特別是在孩子犯錯時更是不問緣由施以粗暴的教育,導致孩子非常反感和怨恨,長大後會逃離父母的控制,不願意與父母相處在一起。

在父母經常使用暴力的家庭中,子女也學會暴力以對,對待父母不會好言好語。

父不慈,子不孝。

幼年時,孩子會模仿父母有樣學樣,儘管是一個不好的榜樣。

雖然社會不倡導以惡報惡、以怨報怨,特別是對父母親人更是有違正義和良心,但父母年輕時沒盡到自己的責任,對子女疏於愛護和照顧,老了卻要求子女孝順,孩子會怎麼對待這樣的父母?

在長期處於負面影響的家庭裏,父母今天對待孩子的態度,也決定了今後孩子對待父母的態度,父母要引起重視。

因此,為人父母不要一味的抱怨孩子的不孝,他的不孝自己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既然生養了孩子就要對孩子負起應盡的責任,學會教育孩子才能讓孩子長大後不“嫌棄”自己,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的榜樣!

【文章寄語】:

俗話説“生而不養,何以為家”,既然把孩子生下來了,那就要擔負起他的成長,如果只生不養,那這算什麼父母?還不如一開始就不把孩子生下來,以這樣的方式存活,卻是在受罪!

你養我小,我才能養你老;你不養我小,我憑什麼養你老?

小時候放任孩子不管,他長大了事業有成了,父母開始巴巴的找上門求養老,這樣做真的合適嗎?

關於養育孩子這件事,希望每位家長都有身為人父人母的責任!

【題外話】:

你怎樣看待“生而不養”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