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治不好,我就陪他等待死亡!”漸凍人,一生都在渴望“陽光”
每年的6月21日,是世界漸凍人日,幾年前的“冰桶挑戰”,令漸凍人這個羣體引起了大眾廣泛關注。
確立這一健康日的2000年6月21日,正是夏至,北半球光照時間最長的日子。漸凍人和在身後照護的家人,一輩子都在渴望温暖的“陽光”,融化因病逐漸僵硬的身體和心靈。
記者採訪多位漸凍症患者,來聽聽他們的故事,希望更多人能成為照進他們生命的光。
【故事一】
“孩子的病如果治不好,我就陪他等待死亡”
譚湘來,身軀瘦弱,只有腦袋看上去還是一個正常少年的樣子。
今年夏天,是這名17歲男孩患上漸凍症的第14個年頭。“兒子的病情,一直不斷惡化。”這些年來,田秀銀每天守在兒子身邊,一天都不曾離開。她説,如果兒子等不到被治好的那天,她就陪着孩子,安靜地等待死亡。
一句“媽媽,很辛苦”,她説再苦也值
田秀銀是湖北人,生下兒子,取名湘來。
2012年,湘來的爸爸突發疾病去世。田秀銀悲痛萬分,獨自照顧孩子,母子倆相依為命。
2014年,田秀銀帶着湘來改嫁到瀏陽,可對方嫌棄孩子的病,田秀銀只好帶着湘來回到長沙,“我每天用輪椅推着他,去擦皮鞋,幹家政,為了兒子,我什麼苦都可以吃。”在汽車東站,田秀銀的皮鞋攤一擺就是6年,微薄的收入維持着母子倆的生計。
病情不斷加重,譚湘來只能躺着,連翻身也做不到。“媽媽,翻身。”長沙的天氣慢慢熱起來,湘來在牀上躺久了,就會不舒服,他呼喚媽媽。
“他體重越來越輕,現在不到50斤吧,可我越來越吃力了。”田秀銀熟練地抱住湘來的身體,幫他換了個姿勢。今年49歲的田秀銀,體力早已不及年輕時。
湘來也知道,媽媽的肩膀支撐起了他的全部。儘管智力停留在五六歲,他仍會含含糊糊地説:“媽媽,很辛苦,媽媽,休息一下。”“媽媽的菜,好吃。”兒子的體貼讓田秀銀很欣慰,她坦言,再辛苦也值得。
(湘來和媽媽田秀銀。)
收穫諸多温暖,是支撐她堅持的動力
臨近中午,田秀銀取出輪椅,將湘來抱上去,這是一天外出散步的時間。
散步途中,她不斷和湘來聊天,談天氣,談想吃的東西,遇到熟識的鄰居,大家還會打招呼。
田秀銀説,鄰居們很照顧她,如今能住進漂亮的小區,有乾淨明亮的廉租房,都是因為好心人的幫助。
“以前,我帶着湘來在飯店門口擦皮鞋,老闆都會免費送飯菜給我們。”隨着漸凍症被更多人瞭解,很多人伸出了援助之手——郵寄衣物、金錢資助、贈送食物。這些來自陌生人的温暖,都是支撐田秀銀堅持的動力。田秀銀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叫肖壯敏的退休老師。這位老師到處奔走,幫助田銀秀母子落户長沙,申請政府廉租房和低保,才有了現在安定的生活。
“我是一個母親,要盡到作為母親的責任。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來,要對他負責。”為了兒子,付出一切的田秀銀從沒有後悔過:“我能夠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我會一直陪着他,只要我還在一天……”
【故事二】
“我始終堅信,孩子會有自己站起來的那天”
14歲的小凱,是DMD(杜氏肌營養不良症)患者,雙腳沒有站立的力量,腰間甚至漸漸失去坐的力量。這種病,是由於遺傳或基因突變引起的肌肉變性疾病,也是廣義上的“漸凍人”。
在長沙市嶽麓區天頂街道永安小區,一間擁擠的社區綜合特價超市,是來自張家界的小凱和媽媽向四芳的“居所”。
“兒子還小,才14歲,現在科技這麼發達,我始終堅信,他會有自己站起來的那天。”小凱2013年出現健康異常狀況,到2017年確診DMD,向四芳從未放棄過希望。
成績優異,希望兒子早點回學校
小超市的閣樓,是母子倆的安身之處。
“要用手使勁拉筋,拉大腿兩側的肌肉,防止肌肉僵化萎縮。”在沒有顧客的時候,向四芳動手給兒子按摩。向四芳説,這都是為了孩子有一天能站起來。
(小凱和媽媽向四芳。)
小凱剛出生時,長得非常可愛。向四芳沒想過,自己的家庭會遇到罕見病。
最開始的症狀,是肚子非常大,被診斷為肝肥大。治療一直沒有效果,在北京等多個城市就診後,最後在湖南省兒童醫院被確診為DMD 。
從此,向四芳帶着孩子留在長沙。丈夫留在老家賺錢維持生計,她在長沙從經營手機店到超市,一家人齊心抗爭病魔。
從小學到初中,小凱的成績都很好。但由於病情加重,向四芳擔心孩子在學校摔倒,無奈只能給他辦理了休學。停學在家的小凱,收到了上海出生缺陷聯盟郵寄過來的學習平板,在家與學校同步學習,他堅持打卡不想讓自己落後於旁人,媽媽希望他能早點回學校。“媽媽很辛苦,我要幫她。”不上學的時候,小凱會幫媽媽看店,收錢算數非常快。
看到希望,努力攢錢給孩子健康人生
湖南省兒童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吳麗文介紹,DMD具有遺傳性,現在的治療一般從三到五歲開始,病人的生活質量會高一些,直立狀況會更好,達到延續病情的效果。
“我現在就是努力攢錢,希望國家能夠儘快引進DMD的特效藥。”向四芳表示,給孩子健康的人生,他們病友羣的家長們,現在都有了奮鬥的希望。
記者:李琪
(三湘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