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咋養陽?中醫專家給您支招
7月11日正式入伏,也就是説,一年中最熱的日子到了。由於伏天悶熱的特點,多數人都把防暑放在第一位,空調是室內必備,不誇張地説,三伏天,大家的命都是空調給的。雪糕、冰鎮西瓜、冰鎮啤酒飲料、手持風扇、綠豆湯……層出不窮的防暑利器、防暑辦法,防暑可謂做到了極致,殊不知,與此同時,“寒邪之氣”也在侵入你的體內,直接威脅到了你的“陽氣”。中醫自古就有“春夏養陽”的説法,具體應該怎麼做呢?山西晚報特邀山西省中醫院腎病二科副主任醫師張進珍為大家指點迷津。
夏天為何要養陽?
“寒為冬季的主氣,寒病多發於冬季,但是冬季我們室內有暖氣,室外活動穿厚衣服、戴帽子圍巾,機體還有自我保護作用,肌膚毛孔閉合,出汗少,陰寒之邪少了很多可乘之機。夏季空氣對流強烈,尤其山區容易出現大風大雨冰雹等極端天氣,而且人體肌腠大開,常常出汗,雖然有利於散熱降温,如果此時過度乘涼,過多食用寒涼食品,反而給陰寒之邪侵犯人體帶來更多機會。”張進珍介紹,自然界的萬物活動需要太陽,夏天日照充足,氣候温熱,動植物活動能力強,生長迅速,冬天天寒地凍,植物就枝枯葉敗,動物就潛伏冬眠。人體的生命活動也需要陽氣。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活動的原動力,人機體的正常運轉、工作、運動、學習、疾病恢復、修復創傷等各項生命活動都是需要消耗陽氣的。陽氣越充足,人體越強壯,可見精神飽滿、思維敏捷、身手矯捷。陽氣不足,人就容易疲乏生病,精神萎靡、説話走路有氣無力。陽氣完全耗盡,人就會死亡。
因此夏季養陽,保護好人體的陽氣很重要,才能有效避免夏季感寒。
夏季養陽應從生活起居做起
“夏季養陽要從起居方面做起,要比冬季晚睡覺,但是不能熬夜,因為23點到凌晨1點,也就是子時,是人體陰陽交接的時候,是一天中陰氣最盛、陽氣最弱的時候。”張進珍説,此時熬夜,會大大耗散人體的陽氣,白天的補眠也無法補養損耗的陽氣。早點起牀,起牀後到寬廣的地方散步,或者融入大自然中,登山賞花遊湖,穿寬鬆的衣物,不讓身體受到束縛。北方早晚温差大,雷雨天氣多,體弱的兒童和老年人要根據天氣的寒暖及時添減衣物。現代人工作強度大,工作壓力大,趁氣候暖和,在忙碌的生活中適當增加户外活動以更多的接觸陽光和新鮮的空氣,可以鍛鍊呼吸、循環系統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可以調節心情、改善睡眠狀態。如果進行跑步等劇烈運動,最好早上進行,中醫講白天太陽昇起,陽氣生髮,這時候我們運動是順應自然;夜間太陽落山,陽氣內收,如果進行劇烈運動,大汗淋漓,反而耗散人體的陽氣,如果非要夜間運動,應該以散步為宜。
夏季還要改變一些傷陽氣的生活習慣,如吹電扇不能直接對人的身體,不能吹電扇時間太長;空調不能温度調太低,不能坐在出風口附近;晚上院中納涼時間不能太長;不能劇烈運動後喝冰鎮啤酒、飲料;不能劇烈運動後涼水洗頭;不能直接吃冰箱裏拿出來的食物;不能過度吃雪糕等。
飲食應清淡多食瓜果蔬菜
夏季氣温高,人們胃口差,可以進食清淡的食物,適當多吃一些水果蔬菜,如黃瓜、西紅柿、苦瓜、甜瓜、西瓜等,多喝温開水,也可以喝綠豆湯、冬瓜薏米湯清熱解暑。少吃辛辣油膩之品,如牛羊肉、燒烤、火鍋、辣椒等。如果貪圖涼快食用過多的寒涼食品,或者淋雨受寒,出現乏力、消瘦、腹痛、腹瀉,可以吃生薑暖胃,温中散寒,緩解症狀。
張進珍提醒,患有慢性病的病人,可以冬病夏治,因為夏天人體和外界陽氣相通,用內服中藥,外用穴位貼敷或者艾灸關元、神闕、足三里、腎俞穴位等方法治療一些冬天好發的疾病,如凍瘡、哮喘、鼻炎等。還可以在家推背按摩,因為人體背部有主陽氣的督脈,經脈上有大椎、命門、腎俞等重要穴位,刺激這些穴位,可以振奮陽氣、活血通絡、調節臟腑功能的作用,讓人健康長壽。
“切勿隨意過度服用苦寒清熱藥物,如果自覺上火便秘常服三黃片、長期泡水喝金銀花、大黃等寒涼藥物,短期有效,久用必傷陽氣,尤其慢性病患者多數為陽虛證,如果上火也是內寒外熱。”張進珍説,《黃帝內經》講“諸寒收引,皆屬於腎”,腎陽是人體一身陽氣的根本,久病及腎,腎陽不足,寒邪就容易乘虛而入。
山西晚報記者 薛琳 通訊員 趙惠峯
(責編:candy)
【來源:山西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