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骨質疏鬆日:科學瞭解骨質疏鬆 避免認知誤區

  骨質疏鬆是一種容易發生骨折的全身性骨病。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多位醫學專家提示,骨質疏鬆不是老年人特有的骨病,補鈣不等於治療骨質疏鬆。

  針對骨質疏鬆的預防,今年我國確定的主題是“鞏固一生,‘贏’戰骨折”。

  “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相比,骨骼健康問題往往易被忽視。”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關節科主任、主任醫師林劍浩説,原發性骨質疏鬆多見於中老年人。隨着年齡增長,“硬骨頭”也有變脆的一天,人體激素分泌水平降低,影響鈣代謝和鈣質吸收,造成骨量減少、骨骼脆性增加。但骨質疏鬆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不易引起人的注意。

世界骨質疏鬆日:科學瞭解骨質疏鬆 避免認知誤區

  專家介紹,當骨質疏鬆發展到一定階段,會出現腰背痛、身材變矮、駝背、胸悶、呼吸困難等症狀。骨質疏鬆患者一旦受到外傷,極易發生骨折。老年人還易引發或加重多種併發症。

  針對骨質疏鬆為老年人特有、骨質疏鬆是小病等誤區,北京醫院骨科副主任文良元表示,人體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在30歲左右達到高峯值骨量。峯值骨量越高,發生骨質疏鬆的時間越晚、程度越輕。如果年輕時期忽視運動,飲食不規律等,易導致飲食中鈣的攝入量減少。因此,應及早預防骨質疏鬆,在年輕時期獲得理想的峯值骨量。高危人羣應定期做骨密度檢測,及時瞭解骨密度的變化情況。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專家提示,骨質疏鬆不是突然發生的,要留意生活中的預警信號,比如四肢或腰背部疼痛、駝背、身高比年輕時變矮3釐米以上等,都提示可能罹患骨質疏鬆症,應及時根據情況到內分泌科、骨科、老年科等科室就診。同時,建議老年人每年進行一次骨密度檢測,切忌盲目補鈣,要謹遵醫囑,結合自身情況對症下藥。

  此外,預防骨質疏鬆要“早篩查、早治療”,合理膳食,均衡營養,多食用牛奶、魚蝦、豆製品等,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加強體育鍛煉。(記者李恆、顧天成)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744 字。

轉載請註明: 世界骨質疏鬆日:科學瞭解骨質疏鬆 避免認知誤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