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佳言
“我真的不配當媽”最近遇到公司人事變動,需要我處理的棘手任務比較多。
每天早上4歲兒子嘟嘟還沒醒,我就出門了,晚上回來的時候,嘟嘟已經睡了。
就這樣持續了幾天,有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發現孩子房間的燈還亮着,他竟然沒有睡,這時已經快凌晨1點了!
當我回到家的時候,他強撐着眼皮跟我説了一句:媽媽,我6天沒有看到你了,我想你了。你可不可以不去上班?
聽完他的話,我淚如雨下。
家人告訴我,他最近學會了數數。每天睡覺前,他要是沒等到我下班,就擺一塊積木,已經擺了整整六塊。
看着孩子稚嫩的臉蛋,和桌子上整整齊齊的積木,我內心一陣酸楚。
這個時代對父母的要求很高,我們上有老下有小,外有房貸車貸。每天除了奔波忙碌地上班賺錢,又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教育。
這也是很多職場爸媽的痛苦和糾結點,她們也許在單位工作,也許在家做全職微商或者自由職業,總而言之就是很忙。
一項來自《新週刊》的調查顯示:工作忙,忙養家,是大部分80後90後父母缺席孩子生活的主要原因。
經常奔波在外或是忙於應酬,他們可能長期和孩子身處異地或者早出晚歸。哪怕同處一屋檐下但也難得碰面,更無暇相處,“留守兒童”更是典型代表。
孩子那麼可愛,那麼愛我們,我們卻連最基本的陪伴都不能給他們。
多少父母會常常質疑自己:“我到底配做這個孩子的媽媽嗎,到底孩子更需要什麼呢?”
忙碌父母也能做到陪伴孩子記得之前刷到過一個視頻,節目組挑選了7組家庭進行採訪。
節目組問爸爸媽媽們:“覺得在孩子心中最重要的是什麼?”
七組家庭的爸爸媽媽們回答五花八門:“他只要有的玩,就可以了”、“飛機”、“連衣裙”、“一個小禮物”……
大部分父母認為孩子需要的是物質方面的滿足,只要給他一個小禮物,孩子就會開心。
後來節目組故意安排了一場“爸爸與孩子毀約”的遊戲。
答應陪孩子旅行的爸爸們都臨時接到了公司的電話,需要回去處理緊急工作,所以取消與孩子出遊計劃。
雖然,孩子們都裝作很“懂事”的樣子,同意爸爸離開。
可爸爸們剛走,孩子們就從一開始高興變為沮喪,還有個小女孩崩潰大哭。
心理學家曾説,孩子是最堅忍的人羣,總能默默容忍大人的不以為然。
我們以為孩子早已習慣了自己玩耍,習慣了爸媽的工作優先於自己。
節目最後,父母們才明白,原來在孩子的心裏,最在乎的不是玩具、裙子那些物質,而是爸媽全心全意陪自己。
可有的父母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回家還要忙家務,忙看劇,忙刷朋友圈,在陪孩子這件事越來越敷衍了,孩子長期處於“隱性失陪”狀態。
調查顯示:不少城市的孩子,父母看似朝夕相伴,但由於毫無陪伴質量可言。
專家強調:如果“隱性失陪”的情況得不到重視和改觀,最終將直接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
孩子需要父母陪伴,但是他們需要的是高質量,而不是長時間。
我們與其與自己的愧疚作鬥爭,不如在最短的時間內,給孩子高質量的安全感。
時間不夠,質量來湊高質量陪伴孩子,看的不是時長,而是是否花心思。
真正的與孩子在一起,不只是距離上的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心理上與孩子在一起。
親子雙方的注意力和行為都聚焦於同一件事,雙方之間時刻產生積極的互動。
學習以下五點,或許能讓你有所啓發:
01抓好“關鍵時刻”的陪伴
如果工作比較繁忙,爸媽們可以每天抽出固定的20分鐘的關鍵時刻陪孩子玩耍、溝通。
抓好“關鍵時刻”的陪伴, 全心全意陪伴20分鐘能抵得上2小時的效果。
在這20分鐘裏,放下你的手機,不去做任何與孩子無關的事情,擁有與孩子一對一的時間。
及時回應孩子的要求,讓他們感覺自己被看到、被認可和被愛。
在這段時間裏,孩子可以得到爸媽百分百的關注,此刻的爸爸媽媽是專屬於他的。
孩子非常珍惜和爸媽單獨相處的特別時間。
有很多人在成年之後依然記得:“爸爸和我通常在晚餐之後,都會有半小時的打籃球時間”,或“媽媽會和我一起彈奏鋼琴”。
告訴孩子“我愛你”是很容易的,但是,只有當我們真的花時間,完全單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才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也很有價值。
02在外也要多保持聯繫
很多爸爸在外地工作不能陪孩子成長,而只能按時寄錢回家,這種現象太過普遍。有時難免在孩子眼中,取款機就成了爸爸的替代品。
有一則公益廣告中,小女孩因爸爸工作忙長期沒有見到爸爸,結果把取款機當成爸爸。
“爸爸常常給我們錢,他是天底下最辛苦的爸爸,爸爸很忙,常常回不來。”
出門在外的父母,在給錢回家的同時,別忘記以各種方式和孩子問候一聲、溝通一下。
讓孩子知道自己對他的牽掛和永遠的愛,也聽聽孩子的心裏話,相信這一定會帶給彼此温暖和感動。
不要覺得掙錢給孩子花就是愛孩子,相比金錢,他們更渴望得到你的關心和問候,不要讓孩子誤以為爸爸媽媽只是台“取款機”。
當做父母的有一方在家時,除了自己表達和孩子的愛外,更要注意加強孩子與另一方情感的交流和培養。
如讓孩子給出差的爸爸畫幅畫或者寫短信、寫留言或微信,表達他的想念之情,也要把爸爸的問候轉達給孩子,使父子之間形成一條情感的紐帶。反之,亦然。
03陪伴是雙向流動
據《家庭導報》報道,現代父母由於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説話時,常常會急着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話做,最好不要有意見。
所以,往往沒有仔細地把孩子的話聽完,孩子感覺與父母難以溝通,矛盾必然越來越深。
陪伴需要你放下家長的架子,暫時忘記教育孩子的“使命”,建立起一種你與孩子是獨立平等的關係。
讓孩子知道,所有的關係是雙向流動的,是“你和我”,而不是“你對我”。
這種“你和我”之間的平等關係,是要學會從別人視角和感情出發進行社會交往。
真正的陪伴是雙向的,讓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中收穫快樂與幸福,與此同時,父母也會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獲得自己的思考與成長,在父母花時間陪伴孩子的同時,孩子也在陪伴着父母。
04工作與家庭分開
每次在下班前,父母都要儘量完成當天的工作,然後在晚上回到家裏,就不要再打開公文包。
有一位爸爸是這樣來解決這個問題的:在備忘錄上,把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排在最優先的位置他把家庭時間也排在工作日誌上,就好像安排會議和討論會一樣。
妥善管理時間的關鍵因素,在於重新檢視哪些事情真的重要,並將一些會把你的生活弄得亂七八糟的“應該做的事”,從清單上拿下來。
把孩子的重要活動和時刻記錄在自己的日程表裏,並儘量參加孩子的重要活動,這樣會讓他覺得父母重視他、關愛他、尊重他,讓他有面子使他心裏有種滿足感油然而生。
05好的陪伴講究“進退得當”
好的陪伴並不需要媽媽每時每刻都與孩子黏在一起。
在孩子需要回應的時候,放下其他瑣事,全身心地陪伴;在孩子享受獨立空間的時候,不要打擾他,讓他學會專注。
有時候孩子也需要自己獨立玩耍和放鬆的空間。
這樣我們既能有時間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家務,又能讓親子關係相處得融洽愉快。
父母認真專注的工作態度,也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學習和生活的態度。
放輕鬆,孩子也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需要你,在需要的時候出現,不需要的時候記得及時抽身。
他們會逐漸學會如何獨自玩耍,這是他陪伴自己的時間,也是培養獨處能力的大好時機。
學習以上五點高質量的陪伴方法,即使做父母親的很忙碌,只要心中想着孩子,忙中擠出點精力和時間來關愛孩子,他們也能感覺到父母親的愛和存在。
只要讓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充滿父母的愛,孩子就能快樂地成長,擁有健康的性格,正確的價值觀,這樣的父母即使很忙,依然稱得上是個好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