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被寵壞,長大了是禍害。
雖然現在國家鼓勵生育二胎,但是大多數家庭裏只有一個孩子,經常是所有人都圍着孩子轉,有什麼好吃的,第一時間給孩子,孩子想要什麼就馬上給買。
在溺愛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會養成任性、驕縱的性格,他們覺得大人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不能體諒父母的付出和辛勞,不懂為別人着想。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多半會變成不懂感恩的“白眼狼”。
其實,很多父母都知道“溺子如殺子”的道理,但是家裏只有這一個寶貝,所有的愛都給他並不過分,只是要把握好分寸。
有的父母是沒有意識到自己在溺愛孩子,有的父母是忙起來就疏忽了孩子的管教,等到發現孩子已經養成了壞性格,才後知後覺地想糾正,這時可能就晚了。
怎麼判斷孩子有沒有被寵壞了呢?
看看下面4個跡象,如果你的孩子符合其中幾條,那麼家長就要提高警惕了!
1.把別人的家當做自己的家
孩子去你家串門的時候,對你家比較熟是一種和你親近的體現,但是如果孩子每次來你家就翻箱倒櫃的,而且看見吃的就一定要吃光,看見玩的就一定要搶過來玩,玩不夠了就要帶走,這樣的孩子還會受歡迎嗎?雖説做為大人的不能太小氣,但是如果一個小孩子每次來家裏一趟,家裏就好像是進了賊一樣的亂,相比是誰都不開心的吧。
如果有這種情況,父母就需要反思一下:是不是孩子在家也經常這樣,翻箱倒櫃,弄得一地狼藉之後自己在跟在屁股後面收拾,卻從來不捨得説孩子一句。
2. 一不滿意就發脾氣哭鬧
由於從小遷就孩子,孩子在不順心時以哭鬧、睡地、不吃飯來要挾父母。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亂髮脾氣。
溺愛的父母就只好哄騙,投降,依從,遷就。
害怕孩子哭鬧的父母是無能的父母;打罵爸媽的孩子會變成無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無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種子。
3.不願和別人分享任何東西
不少家長覺得兩三歲的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玩具、食物是比較正常的,畢竟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中心”觀念比較重。但如果孩子到了小學,仍然不願意分享的話,就不是什麼好苗頭了。
家長往往不分析原因便找出一些理由:“家裏只有一個孩子,要是有兩三個孩子便知道分享了,長大就好了。”以此掩蓋自己的失誤。
事實上,一孩子超過4歲,就要試着和別人分享快樂分享玩具和食物,這樣才能從小培養社交能力!對於孩子的小氣行為,家長必須探究原因,“對症下藥”,樹立正確的教子觀。
4.不懂得尊重父母和長輩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尊老愛幼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然不要求孩子對長輩的所有話都言聽必行,但是對待長輩該有的禮貌和尊重是必須要有的。
但是很多孩子被父母和爺爺奶奶們寵壞了,目無尊長,對長輩們隨意大喊大叫,一言不合拳打腳踢,這都是常有的事。可怕的是很多長輩為了哄孩子還都笑臉相迎。
長此以往,孩子只會越來越目無尊長,不懂禮貌。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手中寶,但過度溺愛孩子,就如讓孩子服用慢性毒藥。你以為的保護,其實是種隱形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