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懂分享?這位媽媽説“不”,強迫共享不如肯定自私

夠呢。

男寶媽媽又對小姑娘媽媽説:"能讓她把挖土機給我家寶寶玩一下麼,就一下,否則他又要讓我買。"

沒想到小姑娘媽媽很有禮貌的微笑説:"她不是已經説了,她還沒玩好。"

孩子要懂分享?這位媽媽説“不”,強迫共享不如肯定自私

我覺得很有意思,即跟那位小姑娘的媽媽聊了幾句,發現了她很有趣的想法。通常我們都認為,孩子能跟別人分享玩具、食物是一種美德。但是卻很少深究,為什麼孩子一定要懂得分享。

有一次小姑帶着兩個女兒來我家小住,妹妹看上了兒子最喜歡的一個釣魚玩具。想要拿出來玩,兒子卻不肯。我們在旁邊勸説了好久,他還是不不依不饒,守在玩具旁邊,不讓妹妹靠近。最後我覺得很尷尬,就抱走了他讓妹妹玩了一會兒。

直到晚上睡覺前,兒子的情緒都很低落,他對我説:媽媽,妹妹玩好沒有,我想要我的釣魚玩具。

孩子要懂分享?這位媽媽説“不”,強迫共享不如肯定自私

那一次,我開始仔細想,為什麼孩子一定要懂得分享?到底是因為分享是美德,還是因為大人的面子上過不去?如果讓我分享自己的奢侈品包包,或者紅底高跟鞋我會願意麼?

一些爸爸媽媽可能會舉出"孔融讓梨"的例子,證明分享或者禮讓是一種優秀的傳統美德。但是卻沒有注意到孔融讓梨這個故事的流傳,恰恰是因為大家都做不到。

孩子要懂分享?這位媽媽説“不”,強迫共享不如肯定自私

我們強迫孩子分享他們喜歡的物品,實際上是否定了孩子"自私"的屬性。這並不是什麼品質或者性格問題。而是一種兒童心理發展必經的階段,當嬰兒剛剛降生到這個世界上是沒有自我的概念的,對於兩三個月的小寶寶而言,媽媽就是自己。等到能活動自己的身體,去拿住一個搖鈴,挪動四肢去到自己想去的地方。他們才會逐漸發現自我,慢慢的產生"我的"概念。

孩子要懂分享?這位媽媽説“不”,強迫共享不如肯定自私

這個階段,媽媽會發現,孩子不斷的強調:我的水杯,我的玩具,我的媽媽。兒子在兩歲左右,這種所有權的意識達到了一個巔峯。如果你在他面前吃一根香蕉,他就會跑來反問你,那我的呢?如果你靠近他的汽車,遠隔五米他就會大喊:我的!那是我的!姥姥説,這孩子最近怎麼變得這麼小氣。其實在這之前,他並不是大方,而是根本沒有"物權"概念。

孩子要懂分享?這位媽媽説“不”,強迫共享不如肯定自私

不讓孩子專門去學習"分享",並不是因為分享沒有必要,是為了讓寶寶產生真正的利他心理,而不是為了分享而表演分享。在這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區別。我們在早教課上,也曾經見過那種無論如何都會去分享的孩子,別的孩子來看她手上的玩具,家長一個眼神,孩子就遞出去,收穫一片"真大方"的讚揚聲。但如果家長走到休息室外,我們發現她對玩具的佔有慾比別的孩子更加明顯。

孩子要懂分享?這位媽媽説“不”,強迫共享不如肯定自私

獨佔資源是人類正常的行為模式,而分享則是社會化發展的結果。讓寶寶真的學會分享和利他,需要從建立兩個基礎開始。

一方面,寶寶要有充分的安全感。簡單來講,就是我的東西我做主,誰也搶不走,誰也不能強迫我給別人的概念。有了這個概念,孩子才能在別人表現出對自己玩具興趣的時候,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而不是馬上進入戰鬥狀態,保護自己的所有物。

孩子要懂分享?這位媽媽説“不”,強迫共享不如肯定自私

如果他是這個狀態,大人無論怎麼講道理,孩子都聽不進去。除非採取強制手段。因此如果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文章開頭小故事裏那位媽媽的做法其實很對。

另一方面,孩子要能產生共情。分享和利他是社會的存在基石,是一種高級情感。人類的高級情感往往都來自於"共情"的心理效應。所謂,倉稟足而知榮辱,如果孩子沒有充分的體會到獨佔一個玩具,一種食物之後的滿足感,就很難真的產生那種對別人願望的共情。

孩子要懂分享?這位媽媽説“不”,強迫共享不如肯定自私

如果小朋友想要玩一下孩子的玩具,就直接懟回去麼?雖然這樣不會傷害自家寶寶的情緒,也符合他們的認知發展水平,但卻忽略了孩子社會發展的問題。

孩子要懂分享?這位媽媽説“不”,強迫共享不如肯定自私

出現需要分享的情況,建議爸爸媽媽用交換代替分享。這樣既能讓寶寶比較好接受。還能讓他了解到,交換來的快樂,可能要大於自己獨佔玩具的快樂。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7 字。

轉載請註明: 孩子要懂分享?這位媽媽説“不”,強迫共享不如肯定自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