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是家長們最頭疼的一個問題,因為孩子生病了就要打針,但是孩子又特別抗拒,不管家長是用美食誘惑,還是温柔地哄着,或者嚴厲的逼迫着都不管用,這件事情也就難倒了很多家長。
近日,網絡上出現了一個小男孩通過“碎碎念”的方式完成了打針的視頻,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並且這個小男孩打針的事情一下子紅遍了網絡。
事情是這樣的,這個5歲的小男孩來到醫院打針,他起初是像其他的孩子一樣表現出恐懼和退縮的行為,但是後來由於父母不斷鼓勵下,他不得不接受打針這個事情。
護士小姐姐看到小男孩害怕的樣子安慰到: “就一下就好了,別怕很快就會完事的。”還沒等打針這個小男孩的金豆子就掉了滿地,他還哀求到: “姐姐求你了,給我打不疼的針好不好,我把零食和玩具都給你”。
護士姐姐笑着答應了他,然後熟練地操作着,很快的就完成了整個過程。雖然這隻有幾秒鐘的時間,但是這個小男孩不知道唸了多少遍“我不疼,我不疼”。
在打完針後,他還一臉抱怨的和他的媽媽説:“太嚇人了,我再也不打針了”。
這個小男孩的行為讓網友們大笑不止。網友們都覺得小男孩的行為太逗了,居然想出來討好護士小姐姐這種方式。對於孩子來説,打針的這個問題總是一個難過去的坎,但這個小男孩打針的表現,一看情商就是很高的了,網友們紛紛為這個小男孩的情商點贊。
家長們到底應該怎麼幫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礙呢?
1)一直陪伴孩子
當孩子在醫院面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人時,內心會變得惶恐不安、焦慮,從而導致孩子的腎上腺激素大量分泌,使得全身肌緊張收縮。當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打針時,疼痛感會被放大很多倍。
家長對孩子的陪伴則是減輕痛苦的最佳方式,因此,在孩子打針的這個過程中家長要時刻陪着孩子並且安慰着孩子,或是給孩子講些有趣的事情,來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這不僅有助於緩解孩子打針時的疼痛,還可以讓孩子更好地面對打針這件事情。
2)鼓勵引導孩子
曾經有些專家在美國《疼痛學雜誌》上發表了一個這樣的實驗:專家們隨機選擇了130名5歲加拿大的孩子。對這些孩子在打針之前與家長的對話進行了記錄,同時詢問了這些孩子的家長對孩子打針的看法,以及自己是否害怕打針等問題,並進行記錄。
通過調查結果專家發現,如果家長對打針抗拒,並且在孩子打針時感到痛苦,或是在孩子打針時出現焦慮不安的情況,那麼他們的孩子在打針時也會越來越恐懼、焦慮。
因此專家得出的結論是: “家長的情緒會影響着孩子的狀態”。
可能孩子本身不害怕打針,但是,當家長對孩子打針的疼痛有感同身受的狀態時,就導致了孩子會對於打針這件事情變得異常牴觸。
所以,在孩子打針時家長首先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別讓自己影響了孩子的狀態。
然後家長一定要積極地鼓勵孩子去向動畫片裏的主人公學習,勇敢地去面對疼痛。並且家長還要讓孩子正確認識到打針的目的。耐心和孩子講解,打針是一瞬間的疼痛,這是為了減輕另一種更為劇烈持久的疼痛的解決方式。
家長對孩子的鼓勵不僅可以讓孩子正確地去面對打針的困難,還可以讓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去面對未來的重重困難。
3)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既然打針這件事情是人無法避免的,那麼我們就要積極地去面對。當家長帶孩子打針時,孩子面對又長又粗的針管本能的會出現牴觸、恐懼的心理,在這時家長千萬不要欺騙孩子説“打針不疼”“打針的感覺就像被蚊子叮了一下”之類的話。
因為,孩子的疼痛感與敏感程度要強於成年人,在家長眼裏或許打針似乎沒什麼,可是對於孩子來説這卻像“渡劫”一樣困難。
而且孩子如果打完針後,發現自己體會到的感受與家長描述的並不符合,孩子就會認為家長騙了自己,家長也會因此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下次再打針時,孩子的反抗程度會更劇烈。
所以,對於這件事情最佳的解決方式就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長可以準備一些孩子喜歡的食物、玩具、書籍來減輕孩子對打針的恐懼,讓孩子在不經意間完成打針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