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溝通的9條技巧,孩子多大都不晚
與孩子溝通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方式。和睦的親子關係中,父母和孩子一定是溝通順暢的。有的家長很煩惱,我説話稍微多點,孩子就不耐煩,動不動就是説他們的世界我們不懂。有的家長曾是孩子説的都對,都好,一味討好孩子。可歸納為一般家庭中存在的兩種溝通方式——指責埋怨型和遷就討好型。
這都不是與孩子溝通的最好方式,最好的溝通應該是平等的,舒服的。溝通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環,通過溝通進行家庭教育時父母一定要掌握正確的技巧,今天就説説與孩子溝通用到的技巧,若你想改變親子關係,孩子多大都不晚。
認真聽孩子説話,平等對待
注視着孩子,多用關心的眼神,讓他們明白你在聽,隨時注意孩子的表情、行為,以適時給予輔導與協助,這也能讓孩子有更多被重視的感覺。
當孩子願意説出自己的心事時,請家長一定面帶微笑注意傾聽,先彆着急打斷孩子,只有在孩子的傾訴中,才能更多地瞭解。這樣孩子才覺得父母對自己很關心、很重視。千萬不要邊做其他事邊聽孩子説話,那樣孩子今後可能就不願意和父母進行交流了。
多用短句,多讚美、少批評
和孩子説話時,如果要充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就一定要讓孩子能聽明白。因此,使用的句子最好短一些,並且要重複自己所説的話,直到孩子瞭解為止。
親子間的溝通,必須注意語言的使用,無論從詞語的選擇,還是語速和語調上,都應該把握分寸,因為不同的表達方式,其溝通的效果也將截然不同。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和潤滑劑。家長適當地對孩子給予肯定和讚賞,將會增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並且增加孩子對父母的好感,從而更加樂於同父母進行溝通和交流。
語音語調要有起伏變化
在不影響別人的情況下,説話的語調可以高一些,或者有一些高低起伏、抑揚頓挫的變化,這樣更能吸引孩子來注意傾聽。
和孩子説話不嘮叨,內容具體
説話的內容要具體,而且是説現在的事,否則孩子提不起足夠的興趣來交流。我以前看到孩子犯錯誤,就忍不住一通嘮叨,甚至把前天不好好吃飯的事情也會説一遍,弄得孩子很懵,不知道自己到底犯了什麼錯誤。後來我開始反省自己,管住自己的嘴,過去的錯誤就翻篇,現在的錯誤明確指出來,讓孩子明白錯誤,好正確得以改正。
講話時語氣要温柔,少責備
不要老是用責備的語氣,多使用温柔、建議的語氣,例如“你想不想這樣做?”“不然,你説説看……”“媽媽很想聽聽你的想法”,這樣一來感悟溝通的氣氛才會好,孩子也更願意説出自己的心事。
能夠主動發現孩子的優點
父母應該主動發現孩子的優點,及時給予鼓勵。要知道,獎勵往往比懲罰更有效,而且親子關係也不至於太緊張。
站在孩子立場上,換位思考
要將心比心,父母應該多站在孩子的立場去考慮事情,這有助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彼此之間更貼近。
少講大道理,用對溝通方式
在與孩子的溝通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孩子是否能夠理解,同時還應該選擇易於被孩子接受的溝通方式。像説教、命令、強迫等方式,只會令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達不到教育的目的。而聊天、講故事、做遊戲等寓教於樂的溝通方式,才更加適合孩子的心理特點,從而更能夠達溝通的預期效果。
家長應該多換位思考,在與孩子交流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特、年齡階段,選擇一種更適合的交流方式,從而擺脱傳統的、説教式的溝通方式,讓孩子們在自己喜歡的溝通方式中去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
溝通交流要保持經常性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其特性,不該用統一標準要求他們,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家長要根據孩子當下的情況,適當地安排交流與溝通的內容和時間。不要把交流當成是任務,像開會一樣例行公事。其實,父母與孩子間的交流就是一種心靈上的溝通,情感上的互動。
父母通過交流更加了解孩子,而孩子也通過溝通更加體諒父母。因此,家長要把溝通當做像關心孩子吃飯、睡覺一樣平常的事情去做,而不要搞突擊性和臨時性。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更要適時調整溝通的次數和時間,尤其在發現孩子有所變化時,家長要先穩住,你的淡定和從容讓孩子減少焦慮感,然後家長要及時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了解,發現問題、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