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養好孩子,過程是漫長的,也是看家長的教育方式的,如果家長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就會讓孩子變成所謂讓人討厭的“熊孩子”,這對於家長和孩子而言都是影響不好的事情,畢竟沒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到處惹是生非。
小鄒是一個4孩子的寶媽,有時候做出的一些事情常常讓小鄒頭疼不已,因此在教育孩子上沒有少花費時間,但是還好,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孩子的行為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那股子調皮勁,只能等孩子大了到了消失。
一天小鄒帶着孩子去超市買菜,正好看到一些水果在做活動,想起家裏已經沒有水果的小鄒,便準備買點水果回家,這時兒子看到有自己喜歡的葡萄,就忍不住偷吃了一顆葡萄,儘管小鄒看到並準備制止孩子,但是葡萄已經被兒子吃掉了。
旁邊的店員正好看到了小鄒兒子吃葡萄,便很生氣地上前小鄒怎麼管教孩子的,小鄒也是很抱歉沒管住孩子,便一直道歉,並説把這串葡萄買下來作為賠償,但是店員並不同意這樣的解決方式,於是要求小鄒賠償99元,作為孩子吃了那一顆葡萄的補償。
小鄒聽了不樂意了,便回懟店員:“孩子錯在先,我作為家長也很抱歉,也提出了我的解決方法,但是你們的方案就是在訛人,孩子吃了一顆葡萄就要賠償99元,那拿了一串葡萄是不是就要賠你一棟房?”
小鄒的這番話也是讓店員閉上了嘴,於是協商之後,雙方各退一步,小鄒買下了一串葡萄作為賠償方案,店員也給小鄒道了歉,回家路上,孩子似乎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於是主動給媽媽道了歉,並保證下次再也不敢亂來了。
聽到孩子主動承認了錯誤,小鄒覺得雖然這件事情挺讓人生氣的,但是能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也不算是個壞事。
雖然小鄒最後認識到了自己的麻煩,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孩子的行為確實也給媽媽和超市帶來了一定的麻煩,這還是小鄒已經很好地教育到孩子的情況下,如果小鄒疏忽了這件事,可能造成的損失只會更大。
所以家長們在教育孩子時不能疏忽,不僅是為了規範孩子的行為,也是為了不給家長和外人帶來更多的麻煩。
如何能夠更好的管教孩子?1、 跟孩子建立信任關係
尊重和信任是溝通的前提,交流只能在這一基礎上進行和完成,而這一基礎意味着溝通雙方是平等的,彼此是可以相互接納的。與孩子的溝通,實際上是兩個生命的碰撞,所以父母與孩子的成功溝通。
2、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
尊重孩子的人格尊嚴,是每個父母的責任。不論孩子的大小,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一個人,這就是説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與孩子平等相待,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用欣賞的眼光,鼓勵性的話語去真誠而積極地評價孩子。
3、 給孩子自由發展的空間
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需要有一個寬鬆的、開放的、積極的引導環境,需要在父母的熱切期望和等待中來迎接孩子的成長。孩子的發展,要遵循天性,不能任意抹殺孩子的創造慾望和玩樂心態,要讓孩子自由的發展。
總結家長希望教育孩子,能讓孩子學會約束自我,能讓在與人相處時不給別人帶來過多的麻煩,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就可以開始對孩子進行一些言語和行為上的教育,幫助孩子在早期就能夠養成很好的行為,也能不用過多的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