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8月7號就立秋了,民間有“啃秋”之説,啥意思?請看。
立秋得馨,天地始肅。在這個由夏過渡至金秋十月的時間裏,早晚涼,中午熱,氣温由高到低,忽冷忽熱。人體受到季節性氣候的變換,容易出現秋燥上火等問題。
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清時人們於立秋當日吃西瓜,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這種立秋當日吃西瓜,有祛病去災之意。其實和民間“補秋膘”的意思,諸多相似之處。在大暑和立秋這個交節,有啃秋,去暑迎秋之意。西瓜是消暑之物,在立秋之後天氣轉涼吃西瓜容易滿肚子,而在剛剛立秋的時候,趁着暑氣未消,吃西瓜有去暑防燥換肚之效果。説白了,啃秋象徵着秋季有一個好身體,喜迎金秋。這種民間習俗,本質上和“補秋膘”沒有多大區別。
區別在於啃秋主要是吃西瓜,補秋膘主要是吃豬肉。而無論是補秋膘或者啃秋,實際意義上,都有養生的意思在裏面。立秋以後適當性食補,預防秋燥上火,增強體質,調整好身體狀態,迎接秋天的收穫。啃秋的風俗,更多的是在提醒人們預防秋燥,保養好身體,在秋收的時候,大幹一場。
民間也有關於啃秋的傳説。據説朱元璋平定天下以後,由於他出身於窮苦的民間,所帶領的手下生活粗放,不怎麼講究個人衞生。結果把一種傳染性病帶到了南京,引起了大流行,人們爛頭皮,怎麼治療也不見好轉。後來人們聽説,有一個地主老財的女兒患染此病,在夏季每天吃西瓜,此病竟然痊癒了。後來人們效仿此方法預防這種疾病,慢慢形成了啃秋的習俗。
顯然這個故事是後人杜撰的傳説,沒有可信度。事實上,西瓜就是消暑敗火的一種水果,關鍵是這種水果從南到北,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佈,而且經濟實惠,是非常親民的一種大眾水果,是夏季消暑的必備水果,老人小孩都愛吃。在長年累月吃西瓜的過程中,人們瞭解到西瓜什麼時候吃,什麼時候多吃好;什麼時候少吃或者不吃對身體好,都有相當的生活經驗。
事實上,立秋節氣前,氣温高的夏季,我們多數人吃西瓜,消暑沒有什麼副作用;而在立秋節氣以後,早晚涼爽的情況下,吃西瓜的話,有些人就會出現鬧肚子的情況。這就説明,以前人們在立秋節氣啃秋吃西瓜,還是很有實際生活經驗。大人啃秋——喜迎秋天的到來,消暑防秋燥上火,保證身體健康的同時,養好身體,喜迎秋收了。老人小孩啃秋,就是喜迎金秋的到來,有祛病除災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