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有副作用嗎?正確服用中藥才能達到好效果
目前由於疫情的原因,中藥治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人蔘、黃芪、肉蓯蓉,這些提升免免疫力的中藥,被越來越多的人推廣和認可。
中藥文化博大精深,不僅是對症治病,也要看性味歸經、用法用量、組方配比等等,盲目的用藥,不僅會導致病情加重,甚至可能會導致死亡。
中藥裏,部分中藥是有一定的副作用,若搭配不當、用法用量不當,可能導致人體產生不良反應。很多人對中醫中藥有很深的誤解,原因也是在這裏。
比如何首烏,是補肝腎、烏髮亮發的好幫手,若大劑量服用,會導致中毒甚至身亡;
女性常常服用的阿膠,補氣血效果很好,若脾胃不佳者服用,可能會導致濕氣加重困住脾胃;
發燒的情況下,選擇大黃退熱,會事體温下降,也會伴隨輕度腹瀉的副作用。
中藥的合理搭配,用法用量合理,副作用會相互抵消,產生很好的治病效果。
性味歸經、辯證體質
服用中藥,首先需瞭解性味歸經,再辨別體質,所以中醫方劑沒有適合所有人的方子。
比如麻黃,性熱、味辛,碰到外感風寒高燒體痛的病人,可用它會發汗解表,止痛;
遇到內聚陰毒,瘡口破潰的病人,可用麻黃會通陽活血;
碰到風寒束肺,哮鳴咳喘的病人,可用它宣肺平喘;
碰到水濕內停水腫的病人,可以用麻黃來祛除水濕、通利水道。
煎藥方法
一般湯劑偏多,許多人在治療慢性病的時候,會選擇中藥煎湯來服用。
煎藥忌銅、鐵、鋁等製品以免和中藥發生化學反應,影響藥效,最好選擇砂鍋、瓦罐。
煎藥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煎煮的火候和時間,要根據勢物性能而定。
某些藥物因其質地不同,煎法比較特殊,處方上加以註明,有先煎、後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沖服、煎湯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服用方法
中藥湯劑一般每日1劑,煎2次分服,兩次間隔時間為4〜6小時左右,服用中藥湯劑一般宜温服。
若脾胃不佳者,用來泡腳也可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比如温膽湯,脾胃不佳者,選擇泡腳,腳底穴位眾多,吸收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