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多數的家庭是一胎家庭和二胎家庭,父母對孩子的喜歡甚過其它。
孩子是愛情的結晶,面對小生命的到來,家庭的氛圍也會更加的活躍,不少父母投入精力和時間會逐漸的增多,與之而來的生活方式也會出現變化。
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父母對孩子的愛自然就少不了。長此以往,父母對於孩子的愛,就會慢慢地演變為“溺愛”。
為了防止“溺愛”的情況發生,父母可以參考4個方面進行評估,讓孩子全方位的發展。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是不易改變的。對於孩子不同的成長週期,所要的玩具也是不盡相同的。
帶孩子去超市,看到一個喜歡的玩具就走不動道,站在那裏不走或者以哭鬧的方式,來達到所要玩具的目的。
帶孩子去其它的小朋友家玩,看到小朋友家裏的玩具種類繁多,自已家沒有的情況下,就會特別的喜歡並玩耍。在臨走的時候,就想把別家小朋友的玩具帶回家。
一羣小孩子在一起玩耍,看到別的小朋友,手裏有自已沒玩過的玩具,就會上前欣賞並要一起玩,也想着自已也有這樣的玩具,時不時的孩子會發生一些矛盾。
建議:父母可以適度地滿足孩子的需求,不要一味的隨從,不然孩子對於喜歡的玩具都想要的情況下,父母的開支就是一個”無底洞“了,也不利於孩子品德的養成。
生活中,孩子在家大多不太喜歡做家務,如:打掃衞生、做飯、洗衣服等。父母為了讓孩子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或者想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就自已力所能及的做了。
隨着時間的推移,父母想讓孩子做一些事情的話,孩子就會出現反感的情況,以各種藉口來駁回父母的需求或者與父母談做事情的交換條件。
此時的父母,處理此問題,也是比較頭疼的事情。想要孩子積極地面對做事情,父母就得花更多的精力來引導孩子,期間雖然辛苦,但是也是值得的。
建議: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方式不可取,父母應適當地讓孩子處理一些生活的瑣事。前提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來提升孩子做事的能力。
講文明,懂禮貌的孩子,是深受老師和同學歡迎的。如果孩子經常亂髮脾氣,相信作為父母的您也不是很喜歡吧。
孩子一不高興就亂髮脾氣時,就有意無意的動手打父母或者長輩的事情,在生活中時有發生,事後孩子的心裏痛快了,父母的心裏是不是有些顧慮呢。
其實,孩子動手打人的習慣,或多或少的是受到身邊人的影響。父母或者長輩,在平時應給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為孩子的處事能力做一個好的榜樣。
建議:父母或者長輩,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積極的榜樣。在孩子發生亂髮脾氣時,應及時地指出問題,以便孩子下次少犯或者不犯。
父母都希望自已的孩子,童年是無憂無慮的,所以不少父母什麼事情都搶着幹,讓孩子更加快樂的學習和生活。孰不知這樣會讓孩子的自理能力慢慢地變差,以至於孩子什麼問題都會讓父母來進行處理。
像每天早上孩子起牀,不疊被子。父母可以給孩子做一下示範來引導孩子,先疊一下父母自已的被子,讓孩子學着父母的動作,然後再疊孩子自已的被子。
像每天早上孩子起牀,父母幫孩子穿衣服的事情也不少見。父母應不厭其煩,採取多次指導的方式來輔助孩子學習穿衣的過程,讓孩子在多次練習的過程當中,學好穿衣服的方法。
建議:孩子自理能力太差,父母也有一定的責任。不能一味的事情父母親力親為,要讓孩子適當地參與進來,防止孩子自理能力太差,給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帶來不必要的煩惱。
愛孩子,沒有錯。不要因為愛孩子,把孩子養成一個“不識人間煙火”的人。父母在生活當中,應與孩子進行適當的互動。在孩子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讓孩子更多的體驗生活中的事情,幫助孩子全方位的發展,成為父母希望的樣子。
歡迎評論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