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三伏天還沒有到,不過細心的朋友可能已經發現了:今天的氣温高的比往年早,今年的空調開的比往年勤。芒種一過,長江中下游進入黃梅天,這種潮濕悶熱的天氣讓人特別不舒服,再加上氣温又高,身體特別容易出狀況,比如説——中暑。中暑可是比較麻煩的,暑為熱之極,這是身體積熱的狀態,嚴重的話會出現昏迷或者虛脱,甚至會出現死亡。
不過,聽過“陰暑”的朋友可能比較少。
“陰暑”成因與常見的中暑相反
古人是怎麼認識“陰暑”的呢?“動而得之者為陽暑”,“靜而得之者為陰暑”。陰暑的成因其實和常見的中暑是相反的,實話講,所謂陰暑是過度的納涼導致的。
納涼怎麼會導致中暑呢?為了避暑納涼,我們經常會往涼快的地方靠,也會吃消暑降温的食物。夏天在外的陽氣是旺盛的,相對的在內的陽氣就會少。有些朋友在夏天會感覺弱不禁風,時不時就感冒。説弱不禁風的確是這麼回事,不過這風卻是“空調風”。
還有的朋友在夏天特別容易拉肚子,這很有可能是吃多了冰激凌、冰鎮的西瓜導致的。説到底,這都是寒濕在作怪。夏天人體的毛孔舒張,利於散熱出汗,但同時也容易讓我們受寒濕侵襲。
“陰暑”有5種表現
怎麼區別一般的中暑和陰暑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1、注意病史:一般都有過度吹空調、食用冰鎮果蔬、冰激凌的情況,野外露宿、乘涼的地方過於陰冷潮濕也容易導致陰暑;
2、容易有外感的症狀,也會有發熱,但是出汗一般比較少,皮膚偏乾燥;
3、 胸悶、身體疲倦困重,容易關節痠痛;
4、容易腹瀉,而且是那種水樣瀉;
5、看舌苔,一般舌質很淡,有白白膩膩的一層舌苔。
如何預防也是重中之重。最主要的是切段病因,凡是吹空調、吃寒涼的水果需要注意適量,不能身體已經不舒服了還繼續。
對付“陰暑”幾個常見的中成藥
中暑都是比較急的,所以如果手頭能馬上有藥物是最好不過了。不過這都要建立在辨證準確的基礎上,千萬不能傻傻吃錯藥。
所謂寒者温之,治療陰暑主要以温熱的藥物為主。
1、 藿香正氣水
這是治療暑濕外感的一張方子,主要成分為藿香、茯苓、大腹皮、紫蘇葉、白芷、橘皮、桔梗、白朮、厚朴、生半夏、甘草等。可以解暑祛濕,多用於外感暑濕引起的發熱、胸悶、腹脹、吐瀉。亦可和胃止嘔,多用於濕濁過盛引起的噁心嘔吐。同時可芳香化濁,常用於脾濕胃濁引起的食慾不振、舌苔厚膩、腹瀉等症。
2、 附子理中丸
如果以寒為主,特別是寒濕直中脾胃,出現了腹痛腹瀉,以水樣瀉為主,那就得上附子理中丸了。
這張方子由附子、人蔘、乾薑、甘草、白朮組成。功在温陽祛寒,益氣健牌,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通訊員 朱彥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