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躲貓貓”,寶媽玩遊戲不配合,2歲女兒抬起手臂咬了一口

文丨熊爸(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會變得越來越有自己的想法,情緒也會開始變得豐富多樣化。此時父母要尋找到孩子情緒多變的根本原因,從而對孩子做出正向的引導。

寶媽有一個2歲的女兒。有一回在吃晚飯的時候,女兒對寶媽説道:“媽媽,躲貓貓。”寶媽對女兒説道:“寶寶乖,媽媽吃完飯再陪你躲貓貓好嗎?”

女兒拉住媽媽的手搖頭:“不要。”寶媽假裝誤解女兒放棄了躲貓貓的遊戲,繼續吃飯。而女兒見媽媽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反應,感到非常着急,不停地對媽媽重複剛才的話。

寶媽哄女兒:“寶寶再等五分鐘,吃完飯就陪你玩。”一分鐘不到的時間,女兒又開始纏着媽媽要玩遊戲,並且拽着媽媽的手想要往卧室拖。

寶媽想要繼續做女兒的思想工作,但女兒卻突然開始哭了起來。女兒見媽媽玩遊戲不配合,一邊哭一邊抬起手臂狠狠地咬了自己手臂一口。

面對女兒突然的行為,寶爸和寶媽都嚇了一跳。在印象當中,他們的女兒都是乖巧懂事的,基本不可能會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看到爸爸媽媽如此關心自己,女兒突然又笑了起來,一點也沒有之前生氣的樣子。對於女兒喜怒無常的表現,夫妻倆既擔心,但卻又無可奈何。

1. 叛逆心理

實際上,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有兩個叛逆時期。當孩子成長到3歲左右時,他們也是會出現叛逆心理的。

3歲的寶寶開始擁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具有一定的行動能力,這時他們常常會喜歡和父母對着幹,用拒絕的態度來表達自己的意識。

2. 發泄情緒

如果當寶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喜歡用打鬧的方式發泄心裏的不滿。此時父母應該反思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

如果父母之間一旦吵架便開始打鬧,那麼孩子也會受到不良的影響,喜歡用打鬧的方式發泄心中的不快。

3. 家長的溺愛

當孩子想要買某件玩具而家長不同意時,孩子就會選擇開始哭鬧,想要讓家長心軟,以此達到自己的目的。

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的溺愛,看到孩子哭鬧之後心中不忍,就會向孩子妥協。孩子知道自己的哭鬧可以達到目的之後,自然就會頻繁地開始哭鬧了。

1. 家長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年紀還小,情緒控制能力略有不足,很容易就會在當下的環境內做出一些無理取鬧的事情,發泄自己的負面情緒。

此時父母要無條件地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當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父母的認可之後,就會開始自我反思,發現自己做的不好。

2. 允許孩子表達情緒

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產生的情緒會越來越多樣化。當孩子表現出高興,恐懼,悲傷等情緒時,都是正常的情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情緒,並且引導孩子正確釋放自己的情緒,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引導孩子往正向的方面發展。

育兒問題熊爸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熊爸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配圖均源自網絡,侵刪)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35 字。

轉載請註明: “媽媽,躲貓貓”,寶媽玩遊戲不配合,2歲女兒抬起手臂咬了一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