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有幾個表現,暗示其記憶能力比較強,好好栽培多半能成小學霸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健康

俄國科學家謝切諾夫有句名言:“一切智慧的根源都在於記憶。”

執筆:毛寧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教育孩子就如同打地基,如果將基礎打牢,會讓孩子受益一生,而根據科學研究顯示,在嬰幼兒時期是藴藏着巨大開發潛力的階段,而記憶力則是其中最為關鍵的環節。

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

案例

彤彤今年還不到3歲,一家都對養育孩子格外重視,而彤彤媽則更是事無鉅細,最近彤彤媽觀察了好久,發現自家娃有個非常棒的特點,每次拿的東西都能好好地放回原位。

那天親戚帶着孩子來家裏做客,親戚孩子也就比彤彤打大幾個月。兩個半大孩子在一起自然是將家裏的玩具都玩了個遍。大人們就走開了一會,兩個娃就在客廳裏哭了起來。

慌忙趕來的彤彤媽連忙分開了孩子,看着倆孩子委屈的模樣,忍不住質問身為“東家”的彤彤,彤彤又氣又急表達了好久,拿着手裏的玩具來來回回的演示,媽媽這才明白,原來是親戚家的孩子玩了玩具沒有放回原位,彤彤急了才鬧了起來。

旁邊的親戚都忍不住笑了,有位學兒童教育的朋友卻説到:“你家彤彤這個年紀就能把東西都放回原位,這記憶力不錯啊,可得好好培養。”

孩子有這些表現,實際上是記憶力強的“信號”

1、喜歡錶達

有些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會經常性的覺得孩子“煩”,整天就好比是一本“行走的十萬個為什麼”,讓寶媽們那是感受到無邊的不耐煩。

但實際上孩子如果經常追着問問題,恰恰説明他的內心充滿了好奇與探索,並且能夠充分地將自己遇到的問題清楚記憶並表達出來。

通過這種表達的行為能夠很好地促進孩子大腦神經元發育,幫助海馬體工作。不僅記憶力高,以後情感表達能力也不會差。

2、放東西有規律

很多孩子在幼兒時期,存放玩具和物品的時候都比較沒有章法,習慣於隨手亂扔,等着媽媽來處理。

但如果孩子在幼兒時期就能夠有次序地存放物品,而且能在用完之後放回原位,那家長可就樂開花了。

這不僅説明孩子的生活相對比較自律,而且對於物品的記憶力不錯,不僅能夠清楚記住原來的位置,在使用完之後還能夠記住自己要放回去這件事,記憶力方面確實值得家長花功夫培養了。

3、父母的話記心上

生活中很多父母對孩子都是“千叮嚀萬囑咐”,但真正能聽進去的卻沒幾句,其實是因為大部分幼兒的記憶力還沒有發育到能記住爸媽的話。

而記憶力比較好的孩子,在幼兒期就會對父母的話放在心上。

比如之前遇到過一位同事的孩子,有天在門口等媽媽,有陌生人想要哄騙孩子,假裝讓孩子給他帶路。

結果孩子立刻跑開,進去找媽媽,後來他説:“媽媽説過,如果有年紀大的人讓小朋友幫助,肯定不是好心。”

大家都特別驚訝於他的聰明機警,但同事更意外的卻是自己當初自己隨口提了一句,沒想到孩子記得這麼清楚。

這種記憶力強的孩子,即使在幼兒時期也能將父母的話放在心上,不僅能保證自己的安全,而且確實能讓父母少操不少心,簡直就是可遇不可求的“天使寶寶”。

父母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記憶力?

1、媽媽寶寶一起講故事

孩子10-12個月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基礎的記憶訓練,最適合的方式就是媽媽陪寶寶講故事,選用繪本一類生動形象的書籍來讓孩子看看這是什麼動物、那是什麼植物,然後看寶寶能自己記住多少,來回記憶來幫助孩子鍛鍊。

2、玩益智類遊戲

例如積木、拼圖、樂高等,可能孩子一開始會產生牴觸情緒,家長可以試着和他們一起玩,來激發他們的興趣,時間一長孩子的記憶力和耐心都能得到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