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伏到!記得做這件事,比吃二伏面還重要!

“炎炎日中午,灼灼火俱然”,剛度過悶熱的頭伏,二伏來啦~

 

二伏到!記得做這件事,比吃二伏面還重要!

都説“熱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是加長PLUS版,達到了40天,其中光是二伏就有20天。二伏不僅氣温高,而且是多雨兼潮濕的天氣,比之頭伏更加濕熱,最是難過。

 

不過再濕熱,還是要打起精神來,我們常説的冬病夏治,重點可就在二伏。二伏位於三伏養生期的中間,是承上啓下發生轉折的20天,馬虎不得:

 

二伏天身體出汗多,消耗大,睡眠質量不好,很容易出現疲勞、消化功能減退的情況。加上前面頭伏已經和高温奮戰了十天,筋疲力盡,很容易繳械投降,告訴自己戰過頭伏已經棒棒噠,然後一頭扎進空調房,捧起冰飲料,享受安逸枯燥的涼爽舒適。殊不知,這樣不僅會讓前面的努力功虧一簣,甚至會落下很多“病根”。

 

二伏到!記得做這件事,比吃二伏面還重要!

要説最容易發生的,就要數脾虛濕阻,而且一旦落下,還非常麻煩。中醫認為,脾是人體用來消化腐熟食物傳遞能量,以及運化水濕的。冷飲、空調會在無形中對身體造成傷害,讓脾胃受損,脾出現問題了,水濕運化不了,自然就會在體內積聚,形成濕氣。

 

別小看這個濕氣!現代人十有八九是脾虛,照鏡子看看你或者周圍人的舌頭,有齒痕舌或者舌苔白膩,那就是典型的濕氣重的體現了。濕氣重看似不痛不癢,但是會讓人起牀後四肢睏倦,頭暈乏力,這多影響工作生活啊!濕氣演變成痰濕後,更會導致氣血不暢,經絡受阻,三高等心腦血管疾病隨之而來,即使夏日沒發病,冬天生病的機會一個都不會落下。

 

第二個麻煩,就是寒邪。伏天開始,人體陽氣在一年中逐漸達到頂峯,血管處於擴張狀態,皮膚腠理都是開着的,一旦吹空調過度,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冷熱感冒那都是小事,再加上濕氣的催化,還會導致肥胖、頭髮出油、老寒腿、關節炎等等問題。

 

俗語道:“頭伏餃子二伏面”,這個習俗也是古代人為了對付濕氣和寒邪養成的習慣,在春秋時就已盛行,《魏氏春秋》上雲:“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怎麼解釋,二伏正值小麥豐收之後,喜好“嚐鮮兒”的人們,用新小麥做成湯麪吃兩碗,出一身大汗,既嚐鮮又驅濕氣寒邪。現代醫學表明,小麥富含的維生素B和鉀、鈉等礦物質正好補充夏日人體因出汗流失的營養。

 

二伏到!記得做這件事,比吃二伏面還重要!

作為現代人,我們比古人就幸福多了,因為對付濕寒,我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其中之一就是小編一直再推崇的紅曲酒,再給小夥伴們説下原因哈:

 

首先,《本草綱目》記載:紅曲“消食活血,健脾燥胃”,“消食”很容易理解,對付“苦夏”,濕氣重氣血不暢,它能夠“活血”,甚至《中國科學技術史》中記載,“紅曲中含有一種的有效成分莫納可林k,用於降低普通人羣冠心病及其他循環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你説巧不巧。另外“健脾燥胃”,正是健運脾陽的效果,加強脾胃祛濕寒,這樣看來真的是好處多多的。

 

二伏到!記得做這件事,比吃二伏面還重要!

其次,這個原因小夥伴一定非常喜歡,那就是可以冰飲,紅曲鼻祖朱丹溪在自己的著作《格致餘論》裏講,“若是醇者,理宜冷飲,過於肺,入於胃,然後漸温,肺先得温中之寒,可以補氣,一益也;次得寒中之温,可以養胃,二益也;冷酒行遲,傳化以漸,不可恣飲,三益也。”也就是説,喝冰鎮or 加冰的紅曲酒,既可以補氣又能夠養胃,把冰飲料換成它,既能達到口身沁涼的效果,也不用擔心着涼受寒了,爽不爽!

 

所以説,二伏養生,一定不要掉以輕心,在頭伏的基礎上再接再厲,除了記得吃二伏面,還要記得喝紅曲酒呀!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44 字。

轉載請註明: 二伏到!記得做這件事,比吃二伏面還重要!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