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孩子心理不健康的5個信號,不是所有孩子都無憂無慮,爸媽該關注

由 費莫白竹 發佈於 健康

“媽媽,我心情不好,不想去學校。”

“少給我找藉口,你有啥心情不好的?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上學多美好!”

孩子其實可能已經在發出了求救信號,但是在爸爸媽媽眼裏,孩子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少年不知愁滋味。

但其實,孩子也有心理問題,輕視的後果,可能會對孩子的未來造成重大的影響。

但願你的孩子,沒有下列這些表現。

1.注意力不能集中

腦子很好,就是成績差。可以帶孩子做智力測試,智力測試結果不錯,但就是學習成績上沒有反應出來,大多數原因就是注意力不能集中,小動作多。

2.因為自我控制/約束能力差

①沒有辦法按時完成作業。哪怕是看着,督促着,甚至孩子會產生抗拒的情緒,也無法按時完成作業,

②沉迷手機或者網絡,導致逃學、厭學。

③多次勸説仍然拒絕上學,不想上學。

3.情緒波動大

遇到哪道題不會做,或者考試沒考好的時候,行為會反常,比如變得暴躁、消極,行為出格。

1. 缺乏自信

①害怕考試,對於考試表現出焦慮、恐懼的情緒,害怕自己會失敗。

②害怕和陌生人接觸,離開父母就會退縮、逃避。

2. 過於敏感

①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孩子也會擔心受怕,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被人嘲笑。

②總是覺得沒有希望,做事悲觀,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3. 興趣缺乏甚至無端哭鬧

①整日面部表情悲傷,笑容少。

②不想吃東西,整日窩在自己的牀上,很難集中注意力做某些事。

③以前喜歡的,現在也難以激起孩子的興趣。

跟爸爸媽媽溝通少,不向爸爸媽媽説自己的事,甚至很少和爸爸媽媽有目光接觸。

1.軀體形態變化

①對於某些事情有着過度緊張的情緒,比如抱頭亂竄或者躲在角落。

②一提到要做某些事兒,就經常出現肚子疼、噁心、胃疼等身體不適的狀況,比如一説上學,就會出現身體不適,或者在某種特定的情況下出現這樣的表現。

2.高度警覺

持續的緊張不安,讓自己入睡困難,夜裏容易驚醒。還會害怕爸爸媽媽拋棄自己。

3.影響正常生活

由於恐懼某些東西,又長期失眠,影響了正常生活。

1. 有什麼事兒不順心時,會出現過度或者誇張的不良情緒表現,例如過度哭喊、咒罵、説髒話。

2. 經常打架,臉上或身上有傷,不管是對待人還是動物都比較殘忍。

3. 生氣或情緒不佳時會破壞物品。

4. 比較固執,別的建議不管是好是壞疑慮拒絕。

1. 喜歡嘲笑、捉弄同學或者兄弟姐妹。

2. 語言攻擊或者身體攻擊比自己的小的同伴,比如破壞、搶奪、推搡。

3. 缺乏同情心,對人冷漠。

4. 不願意融入集體,總是格格不入。

如果孩子出現上面的這些表現,希望爸爸媽媽可以引起重視。

①意識不到孩子心理問題的重要性。

一些家長覺得孩子又不用上班掙錢,整天就上個學有什麼好愁眉苦臉的,其實並非如此,孩子們也會遇到心裏過不去的坎兒,也會因為父母平時的不注意不關心或者暴力教育而受到影響。

我有一位朋友是小學教師,她教的一個班上,有一位男同學在班裏沒人敢招惹,有時連老師也敢頂撞,如果自己的朋友被欺負,不管是不是在上課,直接跑去人家班級踹門找人上手就要打。這樣的問題學生讓她這個老師很頭大。勸家長帶孩子看看心理醫生,沒想到家長卻説她小題大做,如果不想收他可以直説,他們可以退學。

很多時候,孩子的心理問題就這樣被父母忽略掉了。

如果不去幹預,孩子到社會上也很可能變成問題少年。

②覺得心理諮詢都是騙人的

還有一些家長對心理諮詢存在誤解,認為心理諮詢只是聊聊天説説話,怎麼可能解決問題。畢竟好的心理諮詢師是需要和孩子階段性的接觸,與孩子建立信任之後,才能真正去了解孩子的內心和真是想法,但往往有的家長在諮詢第一次後就覺得價格昂貴,沒得出結論而放棄。

③家長自以為是

認為孩子在成長中都會有一些階段性的問題,過去就好了,但是有的卻是真的過不去。還有的覺得自己和孩子多溝通就好了,但多數時候,出現心理問題的孩子是拒絕和爸爸媽媽溝通的,可能就是因為孩子曾經向爸爸媽媽發出求救信號,但是爸爸媽媽卻忽略而導致的。

羅列出上述那些表現,其實不為別的,就希望爸爸媽媽們可以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在孩子成長髮育過程中,不光注重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同等重要。

√請在孩子出現問題時及時給予回應

孩子在第一次出現負面情緒時,爸爸媽媽就應該給予重視。畢竟孩子經歷的不多,沒有大人有經驗,所以有些事情自己解決不了,那麼爸爸媽媽就應該及時給出解決辦法,幫孩子排解心中的苦悶。

能給到具體辦法時,可以直説,告訴孩子怎麼做。如果孩子心情不好,帶孩子去户外做做運動,放鬆後也能讓孩子在不經意中吐露自己的心聲。

√孩子的心理問題,多和父母有關,要改變的不光是孩子,還有父母

孩子的性格,一方面是天生,但更多是受環境影響。我的一位大學同學在從事心理諮詢的工作,孩子出現了問題,爸爸媽媽花重金帶孩子做心理諮詢,在跟孩子的交談中得知,他有在努力剋制自己的不良情緒,但是爸爸媽媽一次又一次的爭吵,讓他難以忍受。

只改變孩子是無用的,爸爸媽媽自身也要改變,由外到內的改變,才能讓家和諧。多給孩子一些關心,孩子的內心會一點點融化。

√不對孩子動用暴力

越是存在心理問題的孩子,越是難溝通,消磨爸爸媽媽的耐性。但是暴力絕對不是撬開孩子嘴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更加閉塞。

√當你發現孩子存在的問題自己難以解決時,可以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心理醫生可以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去了解孩子的內心,當孩子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時,一定要加以重視,不是每個父母都能教好自己的孩子,必要時尋求外援,不乏是一種好的方式,如果真的想要改變現狀,請和孩子一起改變。

小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耐心和鼓勵永遠少不了,尊重更是親子關係的潤滑劑,關心和愛護則是孩子健康成長的肥沃土壤,建立規則則是園丁修剪多餘的枝丫,讓孩子走自己的路,讓孩子自己負責的同時,爸爸媽媽更應該時刻關注道路的曲直,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等重要!

以上內容參考文獻:

李小晶, 李紅, 胡朝斌. 兒童心理理論研究現狀和發展[J]. 中國組織工程研究, 2005, 9(12):157-159.

張洪財, 高敏飛. 兒童心理學知識運用於兒童醫療保健體會[J]. 中國實用醫藥, 2010, 5(12):271-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