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聲在線】
華聲在線7月25日訊(全媒體記者 周陽樂 通訊員 王紅豔 伍資姿)“心理中暑”又稱“夏季情感障礙”,是指當氣温超過35攝氏度、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於80%時,人體會處於“易激惹狀態”,氣候條件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明顯增強,導致情緒和認知行為的紊亂,不少人會感到心煩氣躁、思維紊亂,往往為一點兒小事就大動肝火。湖南省衞健委健康教育宣傳中心提醒市民朋友:夏季高温,小心“心理中暑”。
許多季節性疾病與天氣氣候的變化密切相關。氣壓、温度、濕度、日照、風以及大氣電磁場等多種氣象因素作用於人體後,會影響人們的生理功能,引起情緒的變化。比如,氣壓越高,血液溶解氧氣的能力越大;氣壓越低,人體內血紅蛋白結合氧氣的能力就越低,如果氣壓變化過大過快,超過了某個閾值,就會使人出現心跳加快,呼吸急促等缺氧症狀。這種生理上的變化,又會引起情緒的緊張和煩躁。一般來説,低温環境有利於形成較佳的狀態,而高温或在温度回升時,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食慾不好,使得體內電解質代謝產生障礙,因而影響大腦神經活動,人的精神狀態則容易產生波動,發生情緒和行為方面的異常。
高温異常天氣,人們可能會出現情緒、心境和行為異常,特別是中老年人更容易出現“情感障礙”。夏季“心理中暑”主要有以下三種表現:
情緒的異常。情緒不穩定,心情煩躁,思維紊亂,愛發脾氣。自己感覺頭腦不清晰,內心煩熱,無法靜下心來思考問題,記憶力差。
認知異常。記憶力下降,自覺頭腦糊塗,不能安下心來思考問題,學習效率降低、健忘。心境低落,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覺得日子過得好沒勁。
行為異常。常固執地重複一些行為動作,如反覆洗澡、洗臉、洗手,也要求他人像自己一樣。由於火氣大,容易因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與人鬧意見,家庭矛盾增多朋友間的爭吵增加,陌生人之間的糾紛更易發生。
高温天氣下如何做好心理調節?
充足睡眠,科學飲食。飲食上清淡為主,多吃蔬菜水果,適當增加營養,切忌盲目節食;多喝水,出汗多時要適量補充電解質如飲用淡鹽水等,不要飲用含酒精或者大量糖分的飲料;合理安排休息時間,勞逸結合,保證充足睡眠。
做好防曬,合理避暑。儘量待在涼爽的室內,保持環境通風,可通過灑水、藉助自然風或電風扇、空調等方式降温,但室內外温度相差不宜過大;儘可能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或温度較高的環境中活動。老年人、患基礎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和户外作業人員(如快遞員、建築工人、環衞工人等)要特別注意防暑降温。儘量避開正午時段外出,户外作業人員可採取隔熱、通風、遮陽等防暑措施,並根據職業特點和客觀條件,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減少高温時段室外作業,適當增加休息時間;外出時,應穿寬鬆、輕薄、透氣、淺色衣物,塗抹防曬霜、戴遮陽帽或太陽鏡、使用遮陽傘、走在樹蔭下等避免太陽直射。隨身攜帶水,及時補充水分。氣温超過35℃時,建議老人和小孩避免外出。
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心煩意亂的時候聽聽舒緩輕鬆的音樂或做些想象放鬆訓練,閉上眼睛靜坐,想想森林、藍天、大海等令人涼爽的情景,有助於降低“心裏熱度”;遇到心煩,不順心的事,要學會情緒轉移“冷處理”;要和外界多交流,與家人多聊天,緩解心理壓力;要有一些幽默感,幽默既可以給生命帶來快樂,又能淡化矛盾,舒展心緒,消除苦悶,使緊張的神經在幽默的話語中鬆弛,起到自我寬慰的作用,有利於維護良好的情緒;室內多用冷色系,如乳白、淡藍、淺綠等顏色,少用紅色系,也會起到熱中求靜的心理作用。
適當運動,做好防護。做一些喜歡的體育運動,儘量保持平靜、樂觀、豁達的心態;同時,做好個人防護,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如果出現焦慮、抑鬱、躁狂、幻覺妄想等精神障礙症狀,輕微症狀可在家觀察,如果負面情緒比較強,長時間感到恐懼、焦慮、不舒服,可以到正規的醫療機構尋求專業心理幫助。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