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孩子從不肯跟我説實話,一言不合就轉身進卧室了。”
“我家孩子也是,想跟他溝通難如登天。”
“不知道整天在想什麼,問也不説,青春期都這樣嗎?”
“可我家孩子才12歲。”
聽到以上這些對話,有經驗的網友是否覺得很熟悉呢?作為家有叛逆期兒子的母親,我是心有慼慼焉,出門我是能言善辯的銷售行家,回家面對沉默不語的兒子,我愁的恨不能撓牆,抓着老公連問為什麼溝通那麼難。老公只能苦笑搖頭,他們男人之間也沒話説。
為什麼跟孩子溝通起來那麼難?這個問題是困擾中國家長多年的育兒必經之路,幾乎每一位家長都遇上過無法跟孩子溝通的情況,且不分年齡段。無論孩子上小學,還是上高中,甚至大學畢業,在與父母相處的時候,幾乎都表現出無話可説的特質。
聰明的孩子,會選擇用似是而非的態度聊一些毫無營養的話維持表面的和平,但真要涉及原則問題,對方大多會沉默不語,別説心裏話了,連個人觀點都不給你,這讓中國家長感到無可奈何,有時候,孩子的想法還要通過別人來了解。
“寧和網友聊整夜,不與父母説三分”成了廣大親子關係裏的常見現象,人人都知道溝通的重要性,偏偏在中國式親子關係中寸步難行。是孩子們不對嗎?答案並非如此。
▲拒絕溝通的孩子在想什麼“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美國詩人 紀伯倫
①個人觀點長期被否定
“為什麼要跟父母説心裏話?我説一句她反駁一句,我還有説的必要嗎?”這是我帶着兒子去看心理醫生時,他跟心理醫生説的“心裏話”,聽得我很難過。
這不禁讓我想到紀伯倫那首詩,內容是對家長的提醒,希望父母能明白子女並非為你而來,他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為自己,我們不該以父母權威去“修正”孩子的稜角。
以我為反面教材,日常對兒子的某些言行看不慣,就會不停的提出意見,殊不知這些意見正是孩子不再向我傾訴的根源之一。在他眼中,每次交流溝通總以我説大道理而告終,但他並非是為了聽道理才跟我傾訴的,心理換位,當我們跟朋友傾訴內心的時候,想得到的只是一起大哭大笑的結果,抱頭痛哭遠比“建議”更能得到真心。
②孩子的傾訴被“敷衍”
有些家長或許會説,既然孩子聽不進去意見,那我索性不提意見總行了吧。這種就涉及另一個極端反應了。過度看重不可,過度敷衍一樣會讓孩子寒心。
溝通是在雙方都感興趣的前提下搭建的情感橋樑,無論雙方是親子關係,還是對等的朋友關係,本質是為了瞭解對方。比起反應過度,敷衍了事會讓孩子更加拒絕溝通。
“既然你對我的內心不感興趣,那我也沒必要強求。”
③家長沒有給予足夠的安全感
這是中國家長在親子關係上最常存在的問題之一,很多人都是等到孩子青春期才發現孩子拒絕溝通交流,根本沒想到孩子心門緊閉在小時候就出現了。
現實中,我曾遇到過一個小女孩,根據父母描述,年僅13歲的她已經一個月沒有跟父母交流過了,也不再描述自己的校園生活。經過聊天,我才知道對方家長是有名的大喇叭,從小喜歡對外宣揚女兒的隱私。
就在不久前,小女孩來了“初潮”,這件事被母親毫不在意告訴了親戚,這讓女孩覺得非常“羞恥”,認為父母學不會保守“秘密”的話,她只能自己保護自己的隱私了。
▲家長要如何跟孩子溝通很多家長詢問我,如何與孩子保持溝通?按照心理醫生的説話,不過八個字即可,那就是:尊重孩子,學會傾聽。
不要小看這簡單的八個字,中國家長能做到的萬中無一,大多數人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所屬物,從來不懂尊重為何物。
這裏建議家長從開始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人學起,試着把孩子當朋友。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尊重和關心時,會自覺打開心門。
當孩子再次開始與你進行溝通時,請不要散播負面情緒,不要對孩子的傾訴內容進行挑刺、建議、講大道理。孩子想要的是你的共情能力,只需要表達對孩子的理解即可。在孩子詢問你的建議時,再回答。如果孩子本身只是想要傾訴,請家長不要“搶答”才好哦。
【話題討論:孩子喜歡和你交流嗎?】
高級育嬰師,心理諮詢師,原創育兒漫畫文章作者,歡迎關注【小屁孩兒】,你想了解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兒童發展,時尚教育,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