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認為骨質疏鬆是缺鈣,實際上,骨質疏鬆可不僅僅是缺鈣,骨質疏鬆通常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質流失,導致骨密度和骨質量的下降,骨的微結構變的疏鬆,脆性增加,從而造成骨痛、易骨折等問題的出現。對於骨質疏鬆的治療,也不僅僅是補鈣那麼簡單。
如果你有這4個生活習慣,很有可能已經缺鈣了
1、不良飲食
習慣我國的飲食習慣導致我們攝入大量植酸、草酸和膳食纖維,而這些營養物質都會影響鈣的吸收。
2、吃太多鹽
人體內的鈉經過腎臟隨着尿液排到體外,同時也會損耗鈣。人體需要排掉的鈉越多,鈣的消耗也就越大,最終會影響到骨骼健全所必須的鈣質,導致骨質疏鬆。
3、不曬太陽
維生素D可以促進機體吸收鈣質,而人體對於維生素D的吸收主要依賴於太陽,陽光中的紫外線可以刺激到皮質製造維生素D。經常不曬太陽會影響機體對鈣的吸收。
4、盲目減肥
多數人在減肥的時候不僅僅是管住嘴,而是完全限制嘴,會直接打亂正常的飲食結構,比如只吃蔬菜水果,遠離一切含有脂肪的食物。脂肪是身體獲取鈣元素的重要途徑,養成只吃蔬菜水果和高鈉食物的習慣,身體排出鈉元素還帶走了鈣元素,導致骨骼缺鈣,為骨質疏鬆症埋下隱患。
然而人的身體裏有2種鈣,血鈣、骨鈣差別大
骨鈣:是骨骼的基礎
當血液中的鈣濃度達到一定量時,將會沉積到骨骼之中形成羥磷灰石和磷酸鈣,這時鈣就變成了骨鈣,而這一過程就叫做鈣磷沉積。
如果把骨骼比作高樓大廈,那麼骨鈣就相當於砌牆的磚,使骨骼更加堅硬、穩固。即使骨骼停止發育,骨鈣每年也會更新20?右。
血鈣:神經、肌肉的調節劑
血鈣,指的是飲食中的鈣元素被吸收之後,停留在血清血漿中發揮功能的鈣。其中50?可自由擴散的鈣離子,能夠調節神經肌肉收縮、血液凝結和心臟搏動等。
正常情況下,人體內血鈣與骨鈣始終保持着動態平衡:血鈣高時,可促進鈣磷沉積,增加骨鈣量;血鈣不足時,骨骼會促發溶骨效應,代償性地溶解骨鈣,以此釋放鈣元素返回血液中,增加血鈣量。
由於人們在40歲以後鈣的吸收能力下降,或者長期以來飲食中鈣含量不足,可能導致中老年人普遍血鈣下降。此時於骨鈣的補給大多是讓血鈣值處於正常範圍,但卻誘發了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先做到這3點,把骨頭慢慢“養”好
1、加強户外運動骨質疏鬆患者應該加強户外的運動,因為在户外可以曬太陽補充體內所需要的鈣物質,選擇的運動也要有所講究,不能過於激烈,否則會刺激患者的骨頭。像慢跑、散步、體操等就非常的適合。在去户外十萬,可以是早上九點之前或者下午四點之後,雖然陽光可以補鈣,但也沒必要十二點頂着大太陽出門運動。
2、補充營養物質。骨藿苷被譽為天然養骨藥,能促進骨形成,增加骨密度,抑制骨吸收的雙重抗骨質疏鬆活性,與水分子結合,潤滑和支持關節,促進軟骨細胞的再生和修復,緩解關節疼痛。每天補充它有利於促進骨鈣沉積,減少鈣流失,預防骨質疏鬆,使骨骼更健康。
3、注意飲食患者的飲食要非常注意,多吃一些富含鈣類物質以及蛋白質的食物,正所謂吃什麼補什麼,牛骨頭豬骨頭煲湯對於患者來説就是一套很好的佳餚。此外,患者的飲食以清淡為主,保持低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