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申言 | 丁光宏委員:防治未知烈性傳染病,讓中醫藥更好發揮作用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户端
姜泓冰
近20年來,新發烈性傳染病在人羣中的發生有不斷增加跡象,應加強預防。中醫藥具有獨特的理論體系與治療手段,卻難以實質性介入新發、突發烈性傳染病的救治,限制了中醫藥作用的有效發揮。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復旦大學教授丁光宏在今年兩會提案中建議,完善中醫藥應急救治體制,創新中西醫協作機制,更好發揮中醫藥在防治未知烈性傳染病上的作用及優勢。
丁光宏委員。民盟上海市委供圖
丁光宏委員提到,中國僅有《中醫藥法》第十八條明確中醫藥在突發公共衞生應急工作中的作用,但中醫藥參與傳染病防控的具體措施、運行機制,中醫藥應急物資設備設施的種類範圍、儲備途徑及供給部門等都不明確,而是更多依賴於臨時發佈的相關政策性文件。
丁光宏委員認為,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鬥爭中,大型數據庫及科技平台的缺失,也阻礙了中醫藥在防控中的工作開展。例如,中醫藥領域缺乏傳染病臨牀研究基地及生物安全三級(P3)實驗室,無法獨立開展病毒感染模型構建等實驗,限制了潛在有效中藥的篩選研究。中醫藥疾病預警預防平台、重大疫病的信息網絡共享平台、高效便捷的藥物篩選平台的建設與完善,也是當前所急需的。應對重大疫病的中醫藥資源儲備為國家重要的戰略物資,但其科技支撐和資源儲備力量還比較薄弱。
丁光宏委員建議:
應明確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法律地位,細化具體措施、運行機制、應急物資調配、應急人才儲備,真正將中醫藥納入公共衞生應急管理系統。應建立明確的中西醫結合應急體系,在應急預案中明確傳染病治療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及醫療救治專家組應當包括中醫藥專家,建立有效對接的運行機制。
應建立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臨牀模式,完善中醫藥參與疫情防控的配套措施。建立中醫藥早期介入、全程參與、分類救治的疫情防控臨牀模式,完善輕症與重症的治療方案,為恢復期的病患進行康復指導,及時發佈診療方案或專家共識;完善審評制度,促進中醫藥新藥研發與流通,制定中醫藥知識保護法律;做好防控救災儲備用藥材,保障及時供給一線治療。
應加強中醫藥應急資源的生產和戰略儲備,如組織中醫藥專家組編制國家中醫藥應急物資儲備目錄,並納入軍民和地方政府一體化的應急物流系統,提升資源的有效調度。